我用“中国式”的说法来写文章标题,这应该会让很多看官抵触这样的敏感词汇。
我觉得这词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西方人本就与东方人有很多不同,初始文化影响了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事之道。
从相亲这件事来看,这本就很有中国特色。当然,相亲在日本、印度等地区也极为普遍,甚至对于男女的各方面要求更为严格。
譬如在日本,通过调查显示:75%的20岁至30岁未婚女性要求男方年薪至少是400万日元。而男方不希望女方收入超过600万日元。然后便是对颜值,地域的要求。
在印度,宗教信仰是放在首位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命理和社会地位。
而反观欧美国家,相亲较为少见,主要是自己主动去追求。
为何中国人现在对相亲这种方式很包容?借鉴于历史学家孙隆基的观点:我对于华人青年的观察是,他们难以主动发起恋爱的诉求,而在遭遇拒绝时,会有不可承受的挫败感,还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破坏性愤怒,所以被动的相亲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在相亲这种方式下,无论是谁被拒绝,都会带来一种“红娘的选择被拒绝,而非本人被拒绝”的感受,这样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尴尬。
但在约见中,我遇到过很多女生表示自己比较被动,哪怕是自己喜欢也不会明明确确的表达出来,除非男方给了明确的信号,自己才敢迈近一步。而且有很大可能,双方的关系渐渐趋于平淡,冷淡,无疾而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16049/75eff750a59c6a14.gif)
明明没什么大问题,为什么两个相互有好感的人就分道扬镳了呢?
孙隆基还提出: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即使表现得很个人主义,甚至和西方那样,比如很快结婚很快离婚,但思维方式“还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礼记》曰:“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
郑玄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
什么意思?
男主外,女主内,且不相打搅,这个观点至今都被广泛认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16049/279d53d0deb168db.gif)
古人的所提倡的“相敬如宾”真的好么?而且现如今,无论是否已经结婚,相爱的两个人相处的久了为什么经常会变得“相敬如冰”?为什么我什么都做到了,爱人却飞向第三者的怀抱?
即使大范围出现了速食爱情,速食婚姻,这还是拯救不了我国青年恋商的平均值。
很多人身为高校的优秀人才,智商绝对拔尖,在工作相处中游刃有余,情商出色,却在相亲中屡屡受挫,这是低恋商在作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16049/aa0fd4a2cbbf0df6.gif)
♥恋商课程谈及的就是这些问题,从相亲,恋爱、婚姻、家庭到育儿,一条条解开你的疑惑,告诉你需要规避的错误。恋商出问题,相亲中你不能得到青睐,爱情不能支持你们走过婚姻道路上的坎坷,家不成家,孩子又能如何健康成长?
♥恋商可以靠学习提升,只要你付出一点努力,就能摆脱低恋商,能让人在人群中一眼注意到你。
愿我们能让更多人不用再经受情伤便能学会自信的去爱,让相爱的人不再分离,让温暖的家庭白头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