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劳动节当天,凌晨2:30,时值溽暑。
隐约中听到了隔壁传来了一声嗟叹,随后是一阵时隐时现的窸窸窣窣。
于是我循着落地窗照上二楼的光,蓦地睁开了眼睛,起身,坐在床边,打开了只能发出一阵阵孱弱微光的床灯——一个小苹果。
开始静静的听,想从声音里辨别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良久,四野阒然…
又等了一会儿,确定没再发出什么声响。
于是我又失望的躺下了。

所谓失望,也许是因为伶俜久了,突然在半夜听到了别人世界里的只言片语,想要借此窥探他的生活又求而不得,似乎在那一瞬间参与过什么,一个不留神,又只剩下自己了,
这种可感但不可见的皮里阳秋,就免不了会徒增伤感。
尤其是在黢黑的夜里,

仿佛任何一点声响都是生命力的映现,拼命的想要抓住对方,参与到他的生活当中,了解他现在在经历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应该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
“放假就在家里蹲,朋友只在微信里,家人许久不联系,娱乐主要靠手机”——这样的生活在都市青年中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主动、自发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外出、与人交往似乎变成了一件门槛很高的事。
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胡思乱想。
自我孤立普遍开来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们这代人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自我化”,老一辈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已经愈来愈弱了。
在社交中,有时不得不面对一些需要妥协的,甚至是有点违心的事。
但,我们这代人却十分不情愿去妥协、去让步,不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愿承担社交中可能产生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所以对我们来说,权衡之下很容易就会得出:“还是我一个人呆着比较爽”的结论。
自我孤立也与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更高的焦虑感,及更大的生存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快速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们几乎每天都处于饱和且疲惫的状态。
而又由于不仅是时间和金钱,人的认知资源和体力也是有限的,社交对很多人而言就更加像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了。
再者,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如今的年轻人中,“吃饭”、“睡觉”和“宅”都变成了可以被接受的兴趣爱好。
反而有时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会被嫌弃“老土”或是“假正经”。
年轻人们认为自己需要归属于当下这种“丧”的流行文化,不愿意成为异类。
以及还有什么其他各种原因………………

就这样一路分析着,倦意上涌,准备继续补个回笼觉。
但可能是刚刚听的太用力、太专注,回过神来,我的脑袋就开始嗡嗡作响。
不停翻转身体,再难以入眠,于是我拖着沉重的身子,披了件衣服,噔噔噔地走下陡峭的铁艺楼梯,立在窗前,看着窗外树影斑驳,树叶随风盘旋舞动的样子,不由得喟叹时光荏苒,

恍惚之间,来到上海已是两月有余。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却也都是自己的选择使然。
我暌违了以往熟悉的环境和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以此来迎接步入了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
初到上海的时候,感觉对社会上的一切都只是一知半解,加之亲人的反对,于是我总是畏怯的怕被这个城市抛弃。
那段时间,面试不利,找工作行至深夜,都还没找到住的地方。
拉着皮箱,背着一个包,手里提着一个包,步履蹒跚,走过一片又一片霓虹。一旦察觉有行人留意到我,我就会向他们表现自己的故作轻松,但往往裹带着的行李总会出卖自己。
很怕被人知道自己初来乍到,也怕被人瞧不起,而且听说东北人在这个城市并不受待见。
这城市追梦的年轻人太多了,谁知你是哪个?我怕被比较,也不想被同情。
除了想着这些,脑袋里还要盘算着明天该怎么过。
不扯谎的说,那段时间,街角楼头的饮品店的招聘信息对我都有致命的吸引力,我几次想进去面试,一方面为了安抚慌乱的心,另一方面总觉得怎么也该想个办法先生存下去。
也有去盘子女人坊面试过,一个月1300的薪金待遇,各种苛刻的工作要求,我也咬着牙答应了下来,只一门心思想发展个手艺。
那时候太慌了,总是听说上海包容性强,但容错率低,优胜劣汰,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可能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可我又能去哪?短期内,生活没有起色,来了我就没有打算再灰溜溜的离开。生活不允许,我也不允许生活中的自己这么做。
就这样找啊找,挑了又挑,思前想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干的工作和面试的工作种类也算富厚,如果觉得不合适,恣睢的也就谢绝或者自己走掉了。
这当中,有的面试经历很奇葩,
本来是在奔着一早订好的面试地点进发,结果不经意之间发现匆匆路过时看到了这个楼体设计的很艺术,让人一看,就想要坐在里面迎着阳光上下班的感觉,地段又好。就这样想着想着,思绪还在信马由缰。我人就已经走进去了。
看看一栋楼里有多少家公司,分别都是干嘛的,有没有合适我做的工作,是否还招人,然后就不管不顾的出现在该公司门前,开始毛遂自荐。
好在得老天眷顾,一段时间的失措以后,我的工作开始逐渐步入了正轨,
工作中,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伯乐和贵人——我的老板。
在他的帮助和训练下,我人也变的精干了不少,对工作有热情,对生活有期待。
每天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偶有畏怯,想想身边愈来愈多拥趸着我的一群小伙伴和自己美好的愿景,再苦再难,也都消弥了七七八八。
鲁迅曾说,人如草木,春生秋老,风过无痕,冥冥之中,一语成谶。
咱们之中大多数生在农家,平民百姓,遵从家教谨小慎微,一生逆来顺受。但纵观自己一生,就像儿时的皮影,纵有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却都在操控之中,从工作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总有似有形若无形的手牵制操纵,就像孙悟空始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难道这就是宿命?
前两天看奇葩大会,颇有感触,2011超女冠军段林希上台讲述了她从成名到如今的经历,娓娓道来,言语中偶有从前的羞赧,动作中挥洒着对自己做错事的坦率,以及对那些受过伤的日子的躲闪。
幸好,小虎牙还在。
她说成名没有让她进入那个富丽堂皇的文娱圈,自我迷失又把她抽离出了以前的生活圈子,她因此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也分不清现实与虚妄,甚至不清楚自己是掉进了夹缝还是深渊。
那份迷茫我懂,
看到她如此赤裸裸的袒露心迹,我也恭喜她走出来了,替她开心,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病友重获健康一般。
矮大紧在听完她的讲述后,也就着这个行业展开了一番感慨,他说:年轻的时候因为有这个手艺,你出名了,那时,你是在唱歌,等你经历了一切,心装满了,再回来,这叫歌唱。
同时也谈到了两个词:人起人落、人来人往。
他说他在这个行业待了40多年了,见惯了太多的人起人落、人来人往。
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等”。等着有活儿找到自己,等着观众想起自己。
自己能做的,就是手艺永远握在手里。
我做模特的时候何尝又不是如此?外人只道做娱乐的光鲜,可这行业太熬人,更新迭代又快,常常新人把旧人拍在沙滩上,坚持下去的又有几个?
听从别人的,或者只是在不了解的状况下盲目向往,得到的永远不是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所以到底什么样才是理想,或者说成功的生活?
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个标准答案。因为有时候大家也容易把幸福复杂化,给生活的定义套上房子、车子、名利双收的枷锁。
也许你不曾看过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但在办公室埋头写PPT的时候老家海水打在脸上的记忆也很清新;可能我也没有感受过横断山脉的雾凇环绕,但与客户谈判时,也会让我想起大山里刮过的寒风;大概她也没有在尼泊尔的费瓦湖上荡起过双桨,但会议室里的灵光一闪也足够打开更大的世界。
钱很重要,你如何感受当下,更重要。
村上春树在他的新书封面上写道:
他不是作家,是生活家。
他住在城郊的住宅区里,每天过着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钻进书房完成文字创作,日复一日地坚持慢跑,喜欢做蔬菜沙拉,听古典与爵士音乐。
享受着这种高质量的独处,
除了写作日常之外,他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马拉松,弹钢琴,画画……把生活过得既自律又丰盈。
他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也许这直接说明了:在漫长的生活中,勘探出一些让自己喜欢并受益的生活方式有多重要吧。
生活需要仪式感 ,
我也有自己每天坚持的流程,可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举动都需要日积月累才有效果,而且是很内化的,润物细无声。
或者有的我也不知是否有坚持的意义,但我总觉得做了才安心。就像是弹琴需要谱子,生活也要有谱。
上班之前,哪怕只是拿腮红刷子随便刷上两下,我也感觉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妆容。
而每天按照这个流程下来,感觉即使在脸上涂老干妈,皮肤都会好。
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到淡淡的美妙气味。

我每一天都可以让自己开开心心!
在适度的前提下,
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越高,
锻炼的强度越大,
发展的兴趣越多,
自主性越强,
自控力越好,
方向越明朗,
越知道生活要活成什么样,
能活成什么样,
人也变的从容。
一旦可以做到从容,
人也变的冷静、客观,做事情有条不紊。
慢慢的就有时间,有精力可以辨别出一些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自然也就会珍惜自己发现的美好。
我很庆幸自己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
可以常常在生活的各种小细节中发现美好,
从而可以发自内心的快乐,
但是除了开心以外总也要有不断变强的一部分,人才会完整。
我的人生到如今,25年,虽然不断在进步,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加在一起浪费掉了多少年的时光,这里指的浪费就是过得既不快乐,也没有多少收获和成长,浑浑噩噩的,甚至负面多过正面的日子。
但世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递进的过程,我是接受的,包括到今天,我也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但我认为我对自己和外界最坚硬的撑起一切的钢架已经建构完成,接下来的事情不管多难不管多伟大,也是为我的人生添砖加瓦。
所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坚持下去的东西是什么,不多,也不可能多,就那几个。
搞清楚,找出来以后,就是围绕着它们去开展你每天的行动,争取在一天结束的评分中都能达到90分、85分,个人活的越来越精彩,也越来越清楚。
终于,你可以以一个很识记的样子离开这个世界。
在此之前,阳光洒在肩头,我们确实都还是自由人。
网友评论
有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