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真没打算写这篇和电商沾边的文章,起源是近期多次在自营B2C平台和淘宝平台购物体验后的比较感受,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不是绝对唱衰淘宝,而是觉得可以从某个角度解开8年前一个电商界的疑问:如何打败淘宝?
先上答案:打败淘宝的一定不是同样的C2C平台或者演化后的B2C平台模式,一定是来自于另一种维度的电商创新模式,我把它叫做:边缘价值化创新的电商联盟群。
白鸦在做逛和口袋通项目的时候,一直提到一个观点,淘宝作为一个体量极其庞大的中心化购物平台,挟持了绝大部分电商的用户流量,掌握着购物导向的入口,基本上主宰了淘宝大多数店铺的命运,如果商家没有各种推广资源和渠道,在淘宝上要想生存都是非常困难的。看似有点霸权主义的味道,事实上他认为,用户从淘宝开始购物,到完成交易,只记住了淘宝这个平台,却忽略了商家本身。淘宝借助支付宝完成了资金沉淀,加上自身的直通车和P4P资源,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名利双收。
消费者其实对购物对象有两个连接认知,一个是市场型的购物平台品牌认知,如网络的淘宝,实体的银泰,另一个是对商家单点的品牌认知,这就具体到某一个商家品牌。无论是淘宝还是银泰,除非这个单点商家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非常强,否则,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只能认知购物平台。这种马太效应在互联网行业上特别能体现,就如大家一提到网络购物就蹦出来淘宝一词,这是淘宝收货了认知名声。
在我看来,将来的淘宝,并非能名利双收,并且除了长尾优势和资金沉淀,别无其他优势特色。因为一个帝国的能量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再垄断和庞杂的体量,都能找到漏洞和拐点。
淘宝的反作用力:
1、不是你平台的问题,但投诉的对象都是你
假货横行的现状已经不需要再往事重提了,虽然淘宝有着很复杂的机制来筛选这些假货,但对消费者产生的选择成本依旧是难以负担的。体量越大,商家良莠不齐,投诉的概率就越大,而所有产生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淘宝,认为这是淘宝的责任,听听客服中心的投诉电话就知道现状了。
虽然这些问题是商家的问题,淘宝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市场平台,但由于淘宝本身作为入口的强连接力和主导地位,所有的差评只会转移到这个市场主人身上,名誉受损是不争的事实。哪怕是物流第三方圆通快递(必须差评点名)出现的服务问题,都会整体影响到淘宝的印象分。
2、所有的诚信机制保障策略看似美好,而消费者失去耐心
马云从构建淘宝的那一刻开始,就提出要做一个真正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电商平台。在这几十年里,出台和优化修改了数不其数的诚信机制,商家们只能每次根据规则的调整再找出其中的漏洞,与其说是商家与淘宝的斗争,不如说是与规则的斗争。虽然淘宝方面每次可以继续优化补丁,但消费者玩不起,从皇冠到动态评分,要在海量的商品中对诚信进行筛选依然是如此粗浅和繁杂。
淘宝目前有着比较完善的消费者保障体系,无论是7天无理由,还是退换货仲裁,作为平台方已经仁至义尽,但作为消费者,最好的保障就是不需要用到保障,任何保障制度只能是下下策。但淘宝商家的质量,真的看不到这种保障反馈数据的好转,所以渐渐地失去耐心,对淘宝的购物体验失去耐心。
3、强大的品牌某种程度上不需要依赖淘宝
淘宝上的一些强势品牌,其实对淘宝的P4P资源依赖程度不大,并且众多品牌都是全网铺货,拥有自己的独立电商系统。这些品牌对淘宝贡献了不少的销售量,而淘宝只能靠资金沉淀来获取一些价值,因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的强大的连接能力,认知强度超越了购物中心本身,消费者是品牌的追随者,而不是淘宝的追随者。
加上微信的出现,更是再削弱商家与淘宝的关联程度,有远见的商家可以绕开淘宝这个入口直接建立一种与消费者的良性关系。
边缘价值化创新的电商们,正是从这些淘宝的弱点和反作用力入手,加快物流仓储建设,对品控的把握,对用户消费决策的重新引导,对服务的极致优化,对机制的简化,每一条价值链都深深刺痛着淘宝这条“长江里的巨鳄”。消费者才有了京东、亚马逊、聚美、蘑菇街等各种新老势力的电商选择,在网络购物体验最重要环节发力是非常明智的,可惜淘宝体量太大,加上内部架构的组织利益纷争,已经很难华丽转身。
突然想象起了当年淘宝推出直通车作为超级创收产品时的盛世景象,创新,永远作为一个时段的产物,有着鲜明的保质期。
感谢淘宝带来的电商时代,感谢前赴后继的新锐电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消费者最有利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