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家教学设计
用诵读触摸诗经之美

用诵读触摸诗经之美

作者: 秋之准备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21:58 被阅读0次

    老师们好!用诵读亲近《诗经》,以整合创新课堂,今晚与你共享,最中国的吟唱。我是孙秋备。接下来我和大家聊一聊,《诗经》二首的创新设计。

    说到《诗经》,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想起前几天网上热议的话题:支援日本抗疫,回赠哪句诗合适?曾经,日本捐赠我们物资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惊艳了无数国人。小林说,随手翻开诗经,就有好句可用。“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嘤其鸣兮,求其友声”。作为语文老师啊,我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随口说出这些美好的诗句。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初中生来说,《诗经》二首的学习是接近这个起点的一个契机。所以,教学《诗经》二首,相信老师们,都会想方设法激起学生阅读《诗经》的兴趣,搭建起阅读《诗经》的桥梁。我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把这一课定位为诵读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达到课后思考探究的标高。  课堂目标有这样两个: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关雎》《蒹葭》的内容及情感。2.领会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激发阅读《诗经》整书的兴趣。依据目标,设置三个主要活动:朗读,说读,比读。

    朗读环节,先指导学生读准读顺,再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诵读。比如,《关雎》的情境朗读,我是这样开始的: 天清日暖,河水潺潺。绿洲上有雎鸠鸟你唱我和,文静美好的姑娘款款而来,小伙子禁不住吟--唱---……学生接着诵读相应诗句。通过这个层次的朗读,帮助学生默会诗意,领悟诗歌的味道,渐渐进入到诗歌的情境当中。

    说读环节,围绕诗歌内容设问,《关雎》《蒹葭》可以算作《诗经》中最为出色的爱情诗。两首诗中有怎样的思慕,怎样的追寻呢?老师可以先给示例,比如,“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这是寝之难安食之无味的思慕;再比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姑娘采摘荇菜的场景之外,有一双深情注视的眼睛。这是默默注视、欲说还休的追寻。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品析说读就有了方向,思维就会活跃开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聚焦细读,品词析句,感受诗歌抒发的深挚情感。

    比读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经》的抒情特点和表达特点。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次比读,用两首外国诗歌与《诗经》相比,着眼点在情感表达的方式,意在比异。这次比读,只读不解析,一读了然,处理简洁轻省。

    第二次比读,以分类建群的方式,联读《采葛》《子衿》,和课文形成比照,意在求同,活动落点在表达特点的辨析。通过分类,学生对重章叠句、比、兴等表达有了深入的认知。

    最后,出示诵读脚本,男女生分读,在朗读中体味《诗经》中“深情而执着,优雅而节制”的爱情。通过链接孔子、梁启超、李泽厚、安意如等人的评论,让学生认识《诗经》对我们民族性格、审美、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影响,《诗经》是最中国的吟唱,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诗经》的兴趣。

    这节课的课堂活动以诵读为主。从课前热身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诵读的情境。然后,步步深入,细读深读教材文本,另一方面引入其他文本形成比较。总结起来呢,这些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渐进,层次性推进学习先朗读,情境说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接着两轮比读,领会情感和表达上的特点;最后,链接扩读,深化认知。第二个特点,是形式多样,丰富性彰显趣味。有趣才有吸引力,课堂也是如此。多样的朗读,一方面切合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避免教学节奏的单调。

    老师们,敲黑板啦,划重点。王君老师说,诵读型文本的课堂设计一定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一是依据原文本创造性地设计诵读脚本。二是重视诵读的层次性、阶梯性和形式的丰富性。三是巧妙地把诵读和其他教学法相融。四是自始至终关注主旨的实现。这节课我努力践行这四点,课堂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可以看看我的具体设计和课堂实录。

    讲《关雎》《蒹葭》这两首诗,我的教学视野是停驻在《诗经》中的,教学素材既来自课本又向《诗经》延展,从两首诗向多首诗跨越,向一本书跳跃;由两首诗的学习,推开阅读整书的大门,架起阅读整书的桥梁。这是跳板型群文教学的课堂思路。

    这两年呢,我一直在摸索实践王君老师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理论。我的体会是,面对文本,当我们有了课型意识,备课的格局就打开了,思维的格局就扩大了,教学设计就有了新的角度和创意。好了,老师们,今天跟大家聊了诵读型和跳板型课堂教学,以后,我们接着再聊。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诵读触摸诗经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rf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