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火变全网的一段视频引得我们开怀大笑,在商店的门口,孩子对着招揽顾客的小机器猫入了迷。
招财猫带着甜甜的微笑鞠躬:欢迎光临,请入内。 萌娃也一样带着甜腻的笑容弯腰鞠躬:欢迎光临,请入内。
视频的最后孩子的父母不得已打断了孩子的行为。
孩子模仿是好是坏?听听专家的意见!刚出生的孩子像是一张白纸,等着周围的人一点一点的点亮他生命的五彩缤纷。
毫无疑问,孩子周围人的行动会深深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模仿着周边人。
读到这里,一些父母可能就担心了,我们周围的人身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万一孩子通过模仿沾染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可怎么办?
不过别担心,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儿童的模仿行为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该如何正确积极引导儿童的模仿行为.
孩子模仿是好是坏?听听专家的意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模仿是动物界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儿童而言,模仿是他们对榜样的模拟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榜样”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榜样,而是能够对儿童产生一切影响的他人行为。
这个榜样既包括好的样子,也包含坏的样子。对孩子的品德会形成十分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模仿行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顺从规律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地影响。
1:积极地引导孩子模仿较远的人.
孩子的模仿一般是从身边邻近的人开始的,比如说同伴,父母,老师等。
模仿较远的人一般来说比棋仿身边的人要少很多“副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因为学生身边的人是活生生的具体人。
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其他任何人。总不免存在着许多令人遗憾的个人特点。而他们的代点和缺点都会成孩子模仿的反面教材。
而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般有明显的“好人”、“坏人”之分,引导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同时,模仿较远的人对教育儿童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有重要意义。
孩子模仿是好是坏?听听专家的意见!2:注意促进孩子从无意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
无意识模仿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一般也不为模仿者本身所意识到.
而有意模仿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一般是在模伤者本身的认知、意志、情绪等心理活动参与下完安的,模仿对象也是比较复杂的行为动作,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
家长可以通过言语提示和行为示范两种方式。
所谓言语提示就是经常提醒孩子模仿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比如看部动画片,要及时会威 告诉学生谁的行为好,谁的行为不好,以增强模仿的有意性。
所谓行为示范,就是家长要身体力行的要求学生模仿那种行为动作,以增强学生模仿的有意性和准确性
3:注意克服孩子模仿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模仿行为一般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际上他们的模仿还是一种游戏,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 要注意克服小学生模仿活动中的盲目性,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千万不要以为玩一玩没关系,而不予注意 。
孩子模仿是好是坏?听听专家的意见!4:积极促进孩子从模仿榜样的外部特征与行为到模仿榜样的内在特点
小学生的模仿行为,一般仅限于对模仿对象的外邵特征及其行为的模仿,末了解这些行为特征的实质意义.
因此,这种模仿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只具有潜移默化的间接影响,而不具有明确的道德教育意.
所以,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模仿榜样的内在特点。
比如说,小朋友们大都喜欢模仿解放军,但他们所模仿的都是解放军的外部特征与行为,红领章,身挂冲锋枪等,而对解放军的遵守纪律.不怕困难,热爱人民等内在品质,
则是不容易注意到的.这也正是我们所应该引导学生模仿的东西.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90:252. [2]《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90:253. [3]汪新建,孙丽丽,杨桂华.社会心理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1988:462. [4]《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90:200.. [5][苏]B.C.穆欣娜,著.儿童心理学[M].陈帼眉,冯晓霞,史民 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3. [6]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241. [7][苏]B.C.穆欣娜,著.儿童心理学[M].陈帼眉,冯晓霞,史民 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93. [8][苏]B.C.穆欣娜,著.儿童心理学[M].陈帼眉,冯晓霞,史民 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4. [9][苏]B.C.穆欣娜,著.儿童心理学[M].陈帼眉,冯晓霞,史民 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93. [10][苏]B.C.穆欣娜,著.儿童心理学[M].陈帼眉,冯晓霞,史民 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94. [11]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210. [1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