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3)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11:06 被阅读0次

    上章节说到浩然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去韩襄客家中直接拜堂成了亲,这让父子之间的关系激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已心力交瘁的老孟,这次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五年后竟含恨而死。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叮嘱家人,不要让那个歌女进门,守丧也不行!

    听闻噩耗赶回家中的浩然,看着还未瞑目的父亲,一下悲抑难耐,悔恨不已。爹啊,不孝子浩然来迟了。此刻,他想起了父亲曾经的诸多好处,开始反思自己的轻狂不羁,重新审视未来的命运。

    原以为一辈子很长的浩然,没想到人生会来不及。他还没来得及与父亲和好,就永远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儿还没有见过家人,就彻底失去了被认可的可能;父亲曾经的夙愿,如今变成了遗愿······

    想到这些,浩然心如刀绞,肝肠寸断,随后一个踉跄跪倒在地,匍匐在父亲的灵位前失声痛哭。哭完,他发誓,守孝三年后,谋求官职,光宗耀祖。

    当时正好处唐明皇李隆基上位初期,百姓安居乐业,大唐欣欣向荣。

    科考及第,去边塞建功、给人当幕僚,或是经举荐得皇帝赏识“暮登天子堂”,都是进入仕途的门路。

    但浩然生性敏感,极好面子,他忘不了青葱岁月那句豪气冲天的“文不为仕”的口号,因此参加科考,仍不是第一选择。自己清瘦纤细的身子骨也经不起塞外风雪的侵凌,于是,由贤达举荐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

    就这样,二十九岁的浩然,告别了妻儿,辞亲远游,开始了吴越之旅。期间,他广交朋友,以寻进身之机。

    浩然性情中人,又满身才气,漫游过程中自然收获了很多朋友:落魄的文人,贬谪的官员,同船的驴友,甚至长住几个月的旅店小二,遍地都是朋友。

    朋友要去江南了,他写诗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

    在船上向同船的人表达“同舟共济”的缘分: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渡浙江问舟中人》

    去拜访好友袁仁敬,谁知到那里却得知他被贬官了: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一天,他漫游到了岳州,登岳阳楼时意外碰上了前任宰相张说。张,与现任宰相姚崇的争权夺利中一时败北,故流贬于此当了岳州的刺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张是一代文宗,再说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浩然想,这几年虽说也结交了些文人贤士公卿名流,但与眼前的这位暂时落魄的张大人等级上差了不是一星半点。看着眼前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洞庭湖,浩然一时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进呈张说,以求获得举荐的机会。

    这就是后世大放异彩、教科书里必背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涵虚:包含天空,天倒映在水中;混太清,与天空混成一体。济,渡;端居,安居;耻圣明,有耻于圣明之世。

    八月洞庭湖水几乎与岸持平,水天相接迷离难辨一片浑成。云梦水汽白白茫茫,汹涌波涛似撞击撼动着岳阳城。

    想要渡湖苦于找不到船只,圣贤时代赋闲在家愧对明主皇恩。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我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该诗前四句气势磅礴,境界壮阔,将洞庭湖八百里之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以及千古明楼岳阳楼描绘得一气呵成,劲拔铿锵。但很显然,作者无意一味描摹山河锦绣,而是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婉转表达了希望得到对方帮助引荐的心情。

    烟波浩渺、气势宏伟的八百里洞庭,想要过去,可惜没有船和桨,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在那里钓鱼。

    孟浩然的山水诗,大体上恬静淡然,没有急切的情绪宣泄,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画,但也不乏少数文笔宏丽、气势磅礴的作品,譬如上述诗作。

    正是如此,这首诗读来既激越豪迈,又让人心生悱恻,喟叹不息。

    作为干谒诗(干谒,即走后门),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能一味奉承谄媚失了面子,又要顾及对方的身份。态度要不卑不亢,措辞须委婉含蓄,才是第一等的干谒诗。

    浩然做到了。张说被捧得很开心,当即引浩然为知己,可惜的是他当时与皇帝间生有嫌隙自顾不暇,举荐不合时宜。

    浩然内心不免失落,但还能说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浩然(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so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