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困惑是我不想上学 ”对面的男孩高高壮壮,是初三的学生,上周忽然不去学校了,任凭班主任,年级主任怎么打电话,甚至买了礼品去家里看望他,男孩依然不去上学。
“不想上学这个目标很好实现啊!“我故作轻松地语调说道。
听到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男孩用惊愕的表情看着我,也许这个男孩子说出不想上学,甚至不去学校后,家人已经无数次在他耳边说:“不上学怎么能行,不上学这可是个大事……”当听到我的论调后,一下子被惊到了。
“我家儿子,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时候他会说:我可想发烧,然后就不用上学了,我跟儿子说:儿子,不上学这个事非常简单好办,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是发烧这个目标要实现还是有点小困难,而且妈妈也不期望这个目标实现,在所有的追求里,不上学这个追求是最简单最好办,你想考100分,我还不一定能帮你实现,你想要上宇宙飞船,想要长出翅膀……就算我拼尽全力,也不能帮你实现,我儿子听到我的这番话,快活地回我说‘哎,不上学这个目标太简单了,没有一点挑战性。’”
男孩听到我讲的我和儿子的故事后,脸上立刻轻松了许多。
“嗯,只是我的家人一直在逼迫我。”男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我可以和你的父母沟通,让他们接受你不上学的想法和事实。”
“可是,我心里还是有压力”男孩脸上又被愁云笼罩。
“我理解你,其实你并不是真不想上学,只是这一段不想上学,是暂时不想上学,并不是永远不想上学,自己内心无法面对自己不想上学,甚至不上学的这件事。”
”内心很纠结,我不想去学校,可是内心又觉得不去学校也不是个好的办法。‘男孩终于敞开心扉。
“我们爬山爬到半山腰想歇歇脚,然后继续前行,我们跳高跳远想要跳得高和远,总是向后退几步,然后加速跑冲刺,最后跃起。这一段不想上学其实就像跳远跳高前的后退,也像爬山途中的歇脚,其实你都是在积攒力量,我们不着急,允许自己歇歇脚,喝口水,整理整理,然后继续前行。”听完我这番解释,男孩脸上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孩子不想上学,其实并不是真得不去学校,而是遇到了一些麻烦,自己又不清楚,又没有办法,孩子面对自己的不上学行为也是不接受的,但是自己又没有力量搞清楚自己,此时父母又一直在催促,在否定自己不上学的行为,孩子内心更多是为自己不上学的行为产生内疚情绪,和父母对抗情绪,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所以,让孩子先理解自己的行为,接受自己的行为,自己内心不拧巴,不纠结,然后才会有更大的精力深入的思考自己。
“我们允许自己不上学,理解自己不上学的行为,我们还需要弄清楚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想去学校了?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男孩不纠结自己不去学校的行为后,我和男孩的探讨走向问题更深处。
谈到这个问题,男孩的眼神又迷茫了。
“我不清楚”也许男孩不想回答,也许是真得不清楚,人最困难是了解自己,男孩不清楚自己的不想上学的原因也很正常
“那我猜猜看,有没有下面这些因素?有时候孩子们不清楚自己怎么回事,我们可以根据经验说出一些内容,试着让孩子做出选择和辨析,帮助孩子澄清一些问题。
“老师吵你,你觉得伤你自尊了?”
“沒有”
"同学欺负你了?"
"没有"
"男女同学间出现问题了?"
"没有"
"考试成绩没以前考得好?"
"上课听课不大懂?"
"担心考不上理想高中"
前面三个问题男孩都立刻回答了没有,后面三个问题,男孩都没有回答我。看样子,后面的三个问题是导致男孩不想去学校的一些原因。
“如果我们不想上学总分是100分,刚才那三项分别占多少分?”为了更清楚了解男孩遇到的问题,我用分值来表示。
“他们分别占20分 15分和20分 ”男孩很清晰的报出了他们的分数。
“这三项加在一块共55分,还有哪些因素呢?”
“我也说不清楚”男孩又陷入迷茫。
“那好吧,咱们今天就先了解到这里,回家后思考还有那些困扰让我们不想去学校,明天我们接着继续聊。”听家长讲,这个男孩的成绩年级一直是年级前十名,前一次考试退步了十几名,经过交流,男孩不去学校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但是还有一些原因暂时不清楚,需要等待,今天不宜探讨太多,我结束了这次谈话,并给男孩布置作业,约他明天继续。
“老师,明天我不能来和你聊了,明天我还要上学。”男孩的回答差点惊掉我的下巴。“尊重你的想法,如果需要和老师聊天,我们可以改天再约!”我吃惊的瞬间,立刻冷静下来,也许男孩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祝福他,尊重他,随时愿意陪伴和支持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