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FMApp的体验创新
作者:陈倩倩,班级:工设1601,课程:交互设计方法,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人们听音频来休闲娱乐的问题,也是针对“荔枝”、“蜻蜓FM”这类电台App的兴趣圈子没有明确的兴趣主题和用户参与度低的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喜马拉雅FM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许多知名主持人、音乐人、声优都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他们的作品,因此用户可以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新闻、有声小说、相声评书、原创或改编的音乐、广播剧以及电台等等。不管你是想跟着“晨读英语”学习语言,还是听点“明日股市”懂些商业财经,喜马拉雅FM海量的节目音频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读了一本书颇有感触,或是看到一篇美文,亦或是来了兴致想说段相声,你都可以在喜马拉雅FM把你的声音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在这里,你既可以是听众,也可以是主播!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该类App出现前,人们可能会以完全不同的渠道来获取音频信息:每天准时守在收音机前面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在电视上看新闻、相声,去购买CD光盘听戏曲、评书。这些渠道获得的音频信息都难以保存下来反复听,而购买CD需要额外的费用,获得信息也较为单调。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分门别类的主题中有选择性地收听音频,首先获得的是好奇体验和审美体验,在所收听的音频下与他人评论互动收获的是社交体验,还有兴趣体验和成就体验。
好奇体验和审美体验:图片一眼看去一目了然,我们甚至可以很快地在一大堆图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但是声音不同于图片,你可以通过一段文字简介知道这段音频的大致内容,但是只有当你点开这段音频,听到声音,你才能判断出这段音乐是否符合你的风格,或者这个主播的音色、语气语调是否合你胃口。每发现一个好声音或是一张好专辑,都像是在漆黑的矿洞里挖到一块宝石,充满惊喜。
社交体验、兴趣体验和成就体验:用户可以在一段音频的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感受、想法,并获得别人的点赞。喜欢收听一类节目的用户会订阅收藏点赞自己喜欢的音频,在圈子里和志同道合的人互相讨论、安利与主题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用户来说,发现一个还未被大众听到的好声音,就能像发现珍宝一样喜悦。对于主播和其他的个人音频分享者而言,听众的关注量、订阅量、收藏量、用户给主播的留言互动、对主播的观点的认可都能实现主播的成就体验。
重新定义:喜马拉雅FMApp
喜马拉雅FM APP有可能是我深夜的情感寄托所, 我的全能老师,我的时光CD机,或者听友圈子。
深夜的情感寄托所:为我推荐睡前音频,一首轻柔的纯音乐或者一段打动人心的朗读,让我形成习惯——拥有一段安静的、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睡前时光(兴趣)。
全能老师:让我能收听各行各业、各个学科的知识,以及专业人士的经验、见解分享。
时光CD机:记录下我的声音、我朗读的喜爱的散文、我新学的曲子、我为一部小说或者电影的配音,在平台上分享我的点点滴滴,获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归属、成就)。
听友圈子:围绕一个音频、一个主播、一类节目、一个主题展开的讨论(归属感、影响力)。
二、发现问题:调查现有解决方案的情感体验问题
1. 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喜马拉雅FM等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娱乐情境:APP上给音频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当用户在空闲时间或者做家务等枯燥的情境下,想要通过音频了解一些社会人文、商务财经等等的兴趣知识或是想听听音乐、相声、广播剧来休闲娱乐,打发时间。
情感体验:兴趣有,审美好奇有,成就无。发生频率高,重要。
(2)猎奇情境:看到朋友或者听友推荐的主播或音频,想去听一听这个作品是否有趣
情感体验:好奇体验,审美体验,唤醒水平高。频率低,不重要。
(3)学习情境: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按时收听某一档节目,消化理解知识,可以的话用户可以做一些文字的总结
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没有,有好奇兴趣体验、学习到新知识的成就和自律的满足感,也有消极情感。发生率高,重要。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生存体验:发生频率低。
情感空虚时产生缺乏感,唤醒水平高。
(2)好奇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好奇感只在猎奇情境中发生,通过朋友推荐的可靠性好,唤醒水平低或高,发生频率低。自行寻找新奇的节目时,常常会觉得事情不如愿,唤醒水平低,存在消极的失望感和庸俗感。
(3)成就体验:发生频率高。
作品或评论被点赞、收藏、收到认可的时候,存在积极的成功感,唤醒水平高
(4)兴趣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1、通过听音频来达到学习目标、获取知识,存在消极情感,唤醒水平低。2、积极主动寻找感兴趣的音频,更容易形成兴趣圈子,存在积极的满足感,唤醒水平高。
(5)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发生频率高。
(6)依恋体验:几乎没有。
(7)归属体验:几乎没有。
(8)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通过个人言论影响社会,支配感和落寞感都存在,唤醒水平高或低。
(9)审美体验:发生频率高。
美感和厌恶感都有。有对美好作品或声音的审美愉悦,发生频率高或低;也有对无聊作品的厌恶感,发生频率高或低。
(10)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几乎没有。
(11)理智体验:几乎没有。
3. 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这是选题后第一个重要成果。提出问题,即提出最值得改进的情感体验问题,作为创新目标,
(1)作品审美:音频除了硬核内容外,审美体验是我们喜欢收听音频的原因,包括风格、声音、主播的个性、背景音乐等等,都是值得审美的元素。
(2)社交体验:人们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后,就会非常希望能有同好一起分享。听音频的人更关注声音,在分享的时候,除了文字、图片这些形式之外,可以增加分享音频片段或者个人语音的功能,这样能让用户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会投入更多情感。
(3)自我体验:无论是主播还是普通用户,完成一个有温度、有感情的音频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APP 自带的录音功能能够更加完善,普通用户作品的曝光量能增加,能被大家听到,那么用户会更有积极性来参与,也会对寄托了个人情感的APP产生归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