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吃手、扔东西、说不,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了解这些反常行为所代表的儿童心理,总以为儿童不听话、或者听不懂家长的话,进而家长挥起了“鞭子”,强制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然而,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家长的一片苦心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后果,让儿童在今后的岁月里成为了“问题少年”。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主题突出、条理清晰,适合新手家长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你将刷新所有的对儿童的认识,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没有义务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那样,儿童既可以给家长带来欢乐,也可以给家长造成灾难。毕竟,儿童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中怕摔了。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养育儿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规律,甚至把规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说教,有些违反规律的行为当时就会发生后果,有些却要等待很久才能发生后果。如果避免后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去办事,包括如何与儿童相处,让儿童始终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中。
孩子的敏感期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从零岁到两岁半,他会经历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味觉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以及渴望爱的敏感期,有些是表象的,易于识别的,有些是深层次的,不易识别的。正因为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暂,所以我们必须在育儿养女之前掌握这些敏感期的定义与表现,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特定时期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家长为什么会吼叫,一方面是家长生活在社会中,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当自己的社会评价不高或者个人收入有限时,家长也会像儿童一样有着激烈的情绪反映,另一方面家长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一天二十四小时能真正与儿童对话的不超过六个小时,但是我们却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抚养长大的,我们对孩子有着充分的了解,当儿童行为与我们的预想发生偏离时,我们能不吼不叫吗?
然而,吼叫并不是家长的首要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探究生命的力量,及时应用《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中的知识指导我们的亲子时光,毕竟“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现在开始,不算太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