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他要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名称是人生。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葬礼。
书荒的时候四处寻书,不合心意的书从不会买来看。理论书总会感觉压抑,便常穿插一些感兴趣的书来读。
得知此本书还是缘于最爱的鲁老师分享于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一份清北等十位大学校长给新生提供的书单。2016年,四川大学给新生提供的书单是《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放假之后很少打开简书,我是一个需要仪式感的人,也是一个需要语言冲动的人。语言贫乏,千篇一律,更缺少了些许激情,热映的《战狼二》想利用双休去看,但是一场睡眠就把它拖后了。想说的时候,床头比咖啡馆又具仪式感。此时大雨瞬间倾盆,雷声闪电伴随而至,放假之后便一直早睡,现在只想把想说的话说完。
等待这本书用了8天;阅读这本书用了4个小时;写下这本书的感悟用了一个小时。
《相约星期二》临终前,他要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名称是人生。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葬礼。
他是莫里.施瓦茨,美国社会学教授,1994年8月患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即卢.格里克氏症,一种凶险,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
1995年3月,16年未曾联系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作者)再次重逢,从此开始了他最后一门课的教学。
星期二人,一切看似巧合却又充满了太多意料之中的必然。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相约星期二》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疾病,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的时,它才可怕。“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相约星期二》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家庭的部分涵义——心理安全
“相爱或者死亡”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超脱并不是说不去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接受所有的感情,完完全全的投入进去,完完全全的走出来。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衰老并不是衰败”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
“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困惑的”
“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会使你感到真正的满足”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当你在床上时,你是个死人”
《相约星期二》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相约星期二》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
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
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一个终生的教师。
没有华丽的词藻,一位老人用他一生的经历想要给世人留下一点东西。
文笔有限,感受有限,希望通过这简短的记录,让你知道星期二人的存在,这样一门课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