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好的孤独》读书笔记之part1《生命可承受之“重”》
之一: 真诚,才显真爱
人与人要持续长久的交往,最需要保持的便是真诚之心,它体现了与人交往的信任原则。唯有付出真诚,你才能体会信任的快乐和被信任的幸福。归根结底,真诚源自“爱”;于人真诚,自然是于人一份由衷的爱。
真诚的另一面,是欺骗。诚然,欺骗有好坏之分,但是,无论好坏,都无法遮蔽欺骗的本质。我们都知道有一种说法,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其实。它是我们借“善意”之名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伤害来自我们的“不信任”。因此,唯有给予全部的“真”才足以展现真正的“诚”,才能成全真正的“善意”。
源于人性的弱点,我们难免“自欺”。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勇气直面自我弱点构成的“惨淡人生”,于是想方设法我自己编造一个完美璀璨的世界。其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才是我们人性中最大的弱点。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弱点本身,而是面对弱的态度。弱的对立方是强,强大内心才是正途,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也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自我修行。
修行的过程也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自我完善离不开一个前提——清醒。即看清真实的自己,自己的内心的善与恶,高贵与卑微。就像光明与阴暗是相生的那样,一个人的自身也同样如此。有美好,亦有丑陋。因此,基于生命修行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需要和丑陋的自己作斗争。
完善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弱点,承认自己的有限,面对真实的自己。善待自己是对自己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是自爱的重要标准。一个对自己真诚的人,才是一个自爱的人。
之二:每一个重负背后都藏着一份恩赐
西西弗斯被罚用尽全力把巨石从山脚推至山顶,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起初,我也是忍不住唏嘘不已,替这个受罚者倍感悲哀。对一个人最残酷的惩罚莫过于生不如死。我想,这便是西西弗斯所遭受的惩罚。这样的惩罚是那样的令人绝望。绝望之处在于,拼尽全力得来的竟是一场虚无,况且还有始无终地轮回着。
后来,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神话故事中的隐喻:我们也正如被惩戒的西西弗斯,推动着命运的巨石艰难前行。不禁悲从中过来。这次,悲叹的不是西西弗斯,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如西西弗斯般的生命状态。可是,同样背负着生命巨石,我们和他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在于:他是被迫的,而我们是自愿的。我们的巨石从不安中来,为了获得心灵的安全感,我们甘愿接受命运巨石的重压。
现实中的人们大多是现实主义者,依赖现实给予的安全感。但不可否认,仍有人离经叛道,视世人眼中的安全感如草芥,他们被称为理想主义者。无论是现实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都展现着属于各自的坚韧或是纯粹,拥有着各自的安稳或是绚烂。没有孰是孰非。
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苦乐相伴。正如那位先哲说的那样,“自然界中性质相反的事物总是相互激励”,痛苦也可以助长快乐,滋养我们的生命。
肩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我们不愿挣脱,甘之如饴,这是生命之石磨砺出的刚毅坚强。谁又能说,这块巨石不是一份美丽的恩赐?况且,置身地狱,并不能阻挡仰望星空的目光。
之三:孤独时,我们才和自己对话
人生而孤独,孤独是人的本质,或者说是人的宿命。人类从脱离母体,到生命的终结,是孤独的;自然界的一切,荣枯轮回,也是孤独的。
孤独不同于寂寞,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混淆了二者,误把寂寞当孤独。
寂寞是一种病,它源于缺失感,它是无可慰藉的空虚。寂寞者置身于这片空虚之中无法自拔,就像一只困兽,身陷囹圄,无处可逃。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灵之火熄灭时的憔悴沮丧。
孤独是一种心境,它源于圆满感,它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孤独者置身于这片圆满之中自得其乐,就像一位隐士,旁若无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是一种将投身于外界的眼光收回内心世界的自喜,那是一份心境平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
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这便是孤独。孤独不是外在的形式,用离群索居来标榜,而是心灵诗意的栖居,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社交是治愈寂寞的一剂良药,然而却往往流于肤浅而难以深入人心,治标不治本。不如反其道行之,尝试离开人群,学会独处,返回对自我真实的观照。人和人之间,应保持着适度的距离,这样才可以还原每个人的完整性,也是对彼此之间的一种尊重和敬意。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源于这份敬畏心吧。
拥挤的社交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破坏了彼此的完整,久而久之,令人心生倦意。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理解,需要我们保持一份孤独感。
孤独往往催生思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赖于重回孤独。承认孤独,迎接孤独,与孤独为友,让自己成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