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谋士神一般存在,在主公面前十分受到尊敬,如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项羽身边的范增,刘邦身边的张良和陈平,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这些人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晓人和,诸子百家,无一不精,无一不晓,他们向主公献计都会有上中下三策,为什么要这样做?
虽然谋士地位高,但是风险也很大,遇到开明的主公,还没有什么,但是遇到像袁绍这样的主公,如果献计,搞不好要把自己的命搞丢,田丰等人就是例子,所以他们为了保全自己,提供三个计谋供主公选择,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吗?
当然是,对待像袁绍这样的主公,谋士都会多想一些计策,三条计策,采用了哪一条,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劳,如果这条计策失败,那是主公没有选对,与自己无关,毕竟有三条计策,选择任何一个计策,都有可能成功,有可有失败,谋士有可能得到奖赏,有可能被责骂,但不会有生命危险。
如庞统取益州向刘备提了三个庄重,上策就是率一队精兵,昼夜兼行,奇袭成都,这条如果处置妥当,成都就可以轻松拿下。中策就是设计干掉白水关督军杨怀和高沛,然后大张旗鼓攻成都,下策就是退军荆州,从白帝城出发,稳扎稳打,一口一口咬死刘璋,这三条计策,刘备认为上策太急,也很危险,下策太慢,费的时间长,所以取了中策。
通过上面三个计策可以看出,上策是体现谋士本人的水平和格局,以及他的政治主张,他最希望主公采取上策,所以他把这个订为上策,谋士马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下策是安全线,对主公损害并不大,对自己损害也不大,但是进展十分缓慢,中策属于不急也不缓,很多人选择中策比较多,毕竟他们的主公也要看属于什么类型,主公求稳妥,一般选中策,如果也是冒险,他们就会选择上策,如果提供三条,就是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只提供一个计策,就是要求主公没有选择的余地,你们明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