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花中最美者!后也指人中最优秀者,如《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
雄,动物中最雄壮者,后指人中最强者,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英和雄合并,就是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如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又如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没有英雄的年代是可怕的、可悲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历史上,各朝各代英雄辈出,但似乎都离我们很远,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现年已97岁,仍然健在的张海斌就是为建立新中国而不辞劳苦、英勇奋斗的英雄!
张海斌,男,1924年9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清市,1948年十月,年仅24岁的张海斌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9纵队。
1948年11月,第9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隶属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所辖的第25、26、27师分别改称为第136、137、138师,张海斌屬東北野戰軍 138师414团。
张海斌所在的第9纵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出色完成攻打锦北、锦州城攻坚作战等战斗任务。歼敌2.2万余人。
其中俘敌东北“剿总”上将副司令兼锦州前进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6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第71军中将军长向凤武等多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尔后连续作战,风雨无阻,经6昼夜急行军,于11月2日占领营口,切断国民党的海上退路,并歼敌1.1万人。
在整个辽沈战役中第9纵队共歼敌3.3万人,为东北全境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沈战役后,46军挥师入关,作为先头部队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4日,46军仅用5个小时,便一举拿下了敌城防工事最强的城南一线,取得天津攻坚战的关键胜利,共歼敌2.63万人,俘虏国民政府天津市市长兼北宁路守备司令杜建时,为平津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受到东北野战军首长的高度评价。
1949年4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46军编入第12兵团建制,开始向华中、华南挺进。
1949年5月,46军按中央军委和第四野战军的命令,分左右两路,向南挺进,追歼国民党军白崇禧部。先后参加了湘赣战役和宜(昌)沙(市)战役。
7月上旬,46军渡过长江,直逼长沙城下,促进了长沙的和平解放。此后,138师担任长沙警备任务。
长沙解放后,张海斌又跟随部队参加了湘西、湘北剿匪,协助地方社会改革。剿匪斗争的胜利,稳定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实施。
1951年1月,张海斌所在的46军奉命南下广东,执行粤东海防任务。一面参与地方社会改革,稳定社会秩序,深入开展“镇反”、“三反”和整党等政治运动,一面加强战备训练,做好各种应战准备。
1952年9月以138师师部为基础,组建海军航空兵第2师。412、 413团配属给38军,414团配属给50军。
张海斌所在的138师414团调入50军后被编入150师改为448团。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海斌和448团的战友们坐在被木条钉得严严实实的车厢深夜秘密拉到朝鲜战场,进入朝鲜作战,为150师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坚守北汉江17昼夜,顶住美军的猛攻,为第四次战役战役反击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艾岛战斗中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张海斌担任反击二圣山的尖刀排,表现非常英勇!
1954年4月将这3个步兵团抽出和公安18师师部及其他部队组成的辽东要塞师……
张海斌战辽沈,打平津,再解放华中南与海南诸岛。他和战友们用脚掌丈量大半个中国的土地,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今,當年的跟着林彪、彭德怀南征北战的帥小伙已到了期颐之年,古人云:自古英雄白头稀。张海斌非常珍惜今天儿孙绕膝的美好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海斌经常会翻看自己勛章,回忆起曾经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不禁老淚縱橫,懷念起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友,更是悲痛难当。
看到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定,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关心英雄们的生活现状,张海斌感到非常欣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願世界沒有戰爭,和平萬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