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十月六日,贵妃独孤氏薨逝,十月七日,追谥为贞懿皇后。
24、
十一月七日,田承嗣的部将吴希光献出瀛州投降。
25、
岭南节度使路嗣恭擢升流刑犯孟瑶、敬冕为将,讨伐哥舒晃。孟瑶以大军封锁要冲,敬冕从小道轻装深入,十一月十七日,攻克广州,斩哥舒晃及其党羽一万余人。
路嗣恭讨伐哥舒晃时,容管经略使王翃遣将派兵协助;西原贼帅覃问乘虚袭击容州,王翃设伏兵生擒覃问。
26、
十二月,回纥骑兵一千人入寇夏州,被州将梁荣宗击破于乌水。郭子仪遣兵三千救夏州,回纥遁去。
27、
元载、王缙上奏魏州盐贵,建议禁止盐入其境,给田承嗣增加困难。皇上不许,说:“承嗣负朕,百姓何罪!”
28、
田承嗣申请入朝,李正己屡次为人上表,乞求允许他改过自新。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
1、
春,正月三日,派谏议大夫杜亚出使魏州,宣旨慰抚田承嗣。
2、
正月二十二日,西川节度使崔宁奏报击破吐蕃四节度及突厥、吐谷浑、氐、羌群蛮部众二十余万,斩首一万余级。
3、
二月二十二日,田承嗣再次遣使上表,申请入朝。皇上于是下诏,赦免田承嗣的罪,恢复他的官爵,允许他与家属入朝,其所部抗拒朝命者,一切不问。
4、
二月二十三日,增加朔方五城戍防士兵,以防备回纥。
5、
三月一日,河阳军乱,驱逐监军冉庭兰出城,大肆抢掠三日。冉庭兰率援军回城,诛杀乱者数十人,平定哗变。
6、
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去世。都虞候李灵曜杀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跟北方的田承嗣交结,作为外援。五月七日,朝廷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宋州等八州留后。五月九日,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灵曜不受诏。六月二日,任命李灵曜为汴宋留后,派使者宣旨抚慰。
7、
秋,七月,田承嗣派兵入寇滑州,击败李勉。
8、
吐蕃入寇石门,深入到长泽川。
9、
八月十一日,加授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同平章事。
10、
李灵曜既为留后,更加骄慢,辖区内八州刺史、县令全部由自己党羽担任,想要效仿河北诸镇。八月二十九日,皇帝下诏,命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讨伐他。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都进兵攻击李灵曜。
汴宋兵马使、摄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军师。宋州牙门将刘昌派曾神表秘密游说李僧惠;李僧惠召见刘昌,向他问计,刘昌为他分析叛逆后果,声泪俱下。李僧惠于是与汴宋牙将高凭、石隐金派曾神表奉表到京师,请讨李灵曜。九月八日,朝廷任命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凭为曹州刺史,石隐金为郓州刺史。
九月十一日,李忠臣、马燧驻军于郑州,李灵曜引兵迎战;两军想不到他这么快就来,退军到荥泽,淮西军士溃去十分之五六。郑州士民皆惊,走入东都。李忠臣准备撤回淮西,马燧坚决反对,说:“以顺讨逆,何愁不能攻克?为何自弃功名!”下令巩固壁垒,按兵不动。李忠臣听闻,也稍稍收集散卒,过了几天,重新集结,军势又振作起来。
九月十四日,李正己奏报攻克郓州、濮州二州。
九月十八日,李僧惠击败李灵曜兵于雍丘。
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李灵曜,李忠臣走汴南,马燧走汴北,屡次击破李灵曜军;十月十八日,与陈少游前军会师,与李灵曜大战于汴州城西,李灵曜败,入城固守。十月十九日,李忠臣等围城。
田承嗣派田悦将兵救援李灵曜,击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扎营于城北数里。十月二十二日,李忠臣派裨将李重倩率轻骑兵数百人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李忠臣、马燧率大军继后,鼓噪而入,田悦军不战而溃,田悦脱身向北逃走,将士死者尸体相连,不可胜数。李灵曜听闻,打开城门,连夜逃遁,汴州平定。李重倩,是奚部落人。
十月二十三日,李灵曜逃到韦城,永平将杜如江将他生擒。
马燧知道李忠臣暴戾,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他,不入汴城,引军向西,屯驻在板桥。李忠臣入城,果然把功劳全部据为己有;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他争功,李忠臣在会议时将他击杀;又想要杀刘昌,刘昌遁逃,得免一死。
十月三十日,李勉械送李灵曜至京师;斩首。
11、
十二月四日,李正己、李宝臣都加授为同平章事。
12、
泾原节度使马璘病危,任命行军司马段秀实为知节度事,把后事托付给他。段秀实下令戒严,以备非常,十二月十三日,马璘薨逝,军中奔哭者数千人。在门前哭泣喧哗,段秀实全都不许他们进去。命押牙马頔(di)治丧事于内,李汉惠接宾客于外,妻妾子孙在室内哀悼,宗族成员在庭院中,将佐在军营前,士卒则在自己营帐哀哭,百姓各自留在自己家里。有站在路上聚集谈话的,即刻逮捕关押;不是护丧从行者,不得远送。致祭拜哭,都有礼仪规定,送丧远近,都有标准,违者以军法从事。都虞候史廷幹、兵马使崔珍、十将(低级军官)张景华密谋乘丧事作乱,段秀实知道了,上奏保荐史廷幹去京师做宫廷宿卫,调任崔珍屯驻灵台,补授张景华到外州县任职,没有杀一个人,军府晏然无事。
马璘的家产多到无法计算,他在京师的住宅,豪华程度超过其他功勋权贵,仅建造中堂,就花费二十万缗,其他房间所费也相差无几,但是,他的子孙没有德行,家产很快就败光了。
13、
十二月十五日,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上表称自己病重,朝廷任命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兼知磁州、邢州两州留后。
14、
十二月二十七日,加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兼领汴州刺史,治所迁到汴州。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1、
春,三月三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怀泽潞、秦陇节度使李抱玉薨逝,弟弟李抱真仍兼领怀泽潞留后。
2、
三月十一日,任命河东行军司马鲍防为河东节度使。鲍防,是襄州人。
3、
田承嗣竟不入朝,又协助李灵曜,皇上再次下令讨伐他。田承嗣于是又上表谢罪。皇上也无可奈何,三月十八日,恢复田承嗣全部官爵,仍令他不必入朝。
4、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专横,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阿附他,二人都贪污。元载的妻子王氏及儿子元伯和、元仲武,王缙的弟弟、妹妹以及出入家门的尼姑们,争相收受贿赂。又把政事委任给手下的官吏们,士人想要当官的,不结交他的子弟及主书卓英倩等人,就毫无办法。皇上包容忍耐他们很多年,元载、王缙毫无收敛。
皇上想要诛杀他们,担心左右泄漏消息,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独自与左金吾大将军吴凑密谋。吴凑,是皇上的舅舅。正巧有人告发元载、王缙在夜里设坛祭神,图谋不轨,三月二十八日,皇上登临延英殿,命吴凑逮捕元载、王缙于政事堂,又逮捕元仲武及卓英倩等下狱。命吏部尚书刘晏与御史大夫李涵等共同审问,所有审问要点都由皇帝发出,又派宦官诘问他们一些隐秘阴谋,元载、王缙都伏罪。当天,先杖杀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于禁中,然后赐元载自尽于万年县。元载向主审官请求说:“愿得快死!”主审官说:“相公须稍微受点污辱,不要怪我!”于是脱下自己的脏袜子塞在他嘴里,再将他杀死。王缙起初也是赐他自尽,刘晏对李涵等人说:“按惯例,重刑需要上奏皇帝核准,何况是大臣!况且执法对首犯、从犯有区别,应该再请示皇帝。”李涵等人听从。皇上于是贬王缙为括州刺史。元载的妻子王氏,是王忠嗣的女儿,与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都伏诛。有司抄没他的家财,仅胡椒就有八百石,其他财物数量也与此相当。
5、
夏,四月一日,任命太常卿杨绾为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常衮为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杨绾性格清廉俭素,制书下达之日,朝野相互庆贺。郭子仪正在宴客,听到消息,即刻撤减座中声乐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卫队盛大,即日裁减,只留下十名骑兵。中丞崔宽,宅第宏伟奢侈,紧急撤除。
6、
四月二日,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余人,都是元载党羽。杨炎,是凤翔人。元载时常遴选有文学才望者一人,特别亲近厚待,准备以后做自己的接班人,所以杨炎被贬。韩洄,是韩滉的弟弟。韩会,是南阳人。皇上起初想要把杨炎等人全部诛杀,吴凑竭力谏劝援救,因此只是将他们贬官。
7、
四月十六日,吐蕃入寇黎州、雅州;被西川节度使崔宁击破。
8、
元载因为官员们都想留在京师,觉得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制定俸禄政策,外官收入很高,而京官工资很低,京官无法养家糊口,经常向外官借贷。杨绾、常衮上奏京官俸禄太薄;四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增加京官俸禄,每年约十五万六千余缗。
五月一日,皇帝下诏,除都团练使仍保留外,其他各州团练守捉使全部撤销。又下令诸使,除非军事要急,不得擅自征召刺史及停止其职务,派人代理。又制定诸州兵员定额,都有常数,凡是招募来由官府供应他家里粮食和春冬衣服的,称为“官健”;本地居民,春夏归农、秋冬集训、官府只供应他们自己口粮及酱菜的,称为“团结”。自从兵兴以来,州县官俸禄标准不一致,加上元载、王缙随情徇私,刺史们的俸禄,有的一个月给一千缗,有的只有几十缗,至此,才开始制定节度使以下至主簿、县尉俸禄,原来多的减少,原来少的增加,上下有序,法制才粗略建立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