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无论其高矮、粗细均有根须、树干、枝梢、树叶等部分组成。有多么高的树干、多么繁茂的树冠,就必须有深扎的根须与扩张的根脉与之相匹配。如果树高千尺,而树的根系肤浅;树冠葱茏,而根脉稀疏,则势必头重而脚轻,导致树难长存。稍有风吹草动,难免树倒根出。
一棵郁郁葱葱的高树,高耸云天,屹立不倒,功劳应当归功于发达的根脉。人们常讲,树有多高,其根须就会深扎泥土有多深,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树根扎得越深、根脉越舒展,根系从土壤中汲取水分与营养能力愈强,此树长势愈旺,树干就必定直插云天。如果没有坚固的树根脉为支撑,风摇树动,难免有连根拔起之忧。
在夏季,人们常常在树荫底下乘凉,多么希望那树冠亭亭如盖,因为这样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遮荫蔽日之所,在炎热的夏带给人们更多的凉爽。同样,如果没有舒展发达的根脉为依托,势必头重而脚轻,轻微的风吹须臾就会让其身倾而树斜,甚至树倒木枯。
可见,树的高低与粗细,是由根须发达程度决定的。根须发达,其支撑地面与汲取养分的功能强大,它的枝叶繁茂,树干也高耸入云;否则,根须稀疏,它的枝叶伸展必定有限。
就好比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一样,如果没有坚固的地基为支撑,其稳固性就难以保证。微小的地质变化,就会让其摇摆晃动,甚至造成楼塌人伤的恶果。这就是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人处事何不如此?人非生而知之,自小就必须注重用知识的积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掌握立足社会奉献人类的本领;用正确的“三观”塑造自己的操守与品德,让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偏不邪,即使深处污泥中也能像荷花一样“皭然涅而不滓”。
孟母三迁其宅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自小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迁住宅。由于有孟母的细心呵护与诲人不倦的教导,孟子最终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成为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保民而王”“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极大。
伟大领袖毛泽东和革命先驱周恩来等革命先辈,自小就树立起救民于水火与为国家兴旺而读书的思想。青年时期就倾心追求革命思想,躬身实践救国救民之道。他们不局限于口头之谈,而是将救亡图强的革命理论,付诸于实践。历经二十八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建立起崭新的中国。
如今,一些人过惯了奢靡的生活,忘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忘记了自己初心与使命,忘记了根本。懒于付出,习惯于敷衍塞责、投机取巧,思想观念崩塌,理想信念动摇,越过法律法规底线,为追求奢侈享乐,千方百计攫取不正当利益。一朝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如树倒根出,本来挺拔之木,渐趋枯萎,直到走向死亡。
要永保一棵树顶天立地,葱茏千载,必须让其根深须阔。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树木所需的营养通过根须,从土壤中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树干、枝梢、树叶。有了这些营养,树木才会愈加繁茂葳蕤。
每个人若修身不已,则其人生之路走得越坚实,所取得的成就越辉煌,其人生之路就会愈长、愈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