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昨夜得雨水把地面冲刷的又黑又亮,透出一股干净清爽的感觉,路面上黄叶点缀,昭告着秋的到来。
昨日一场秋风的到来,让本来尚在夏日迷茫的树林、草木以及大地都瞬间清醒过来,树叶虽是绿的,但已经处处透露着秋的气息草木,已经不如夏日般绿的润泽,显出枯黄的颓势,不曾想夜间就来了一场秋雨,时间不饶岁月,一年又即将走向了结束。
早上网课讲《题西林壁》,就跟同学们讲起了苏轼,讲起了苏轼我就想起了宋朝的文人。当代人把唐宋两个朝代高度发达的文学造诣归结成唐诗宋词,但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唐诗的名气是高于宋词的,小学语文课中的词很少,基本以唐诗为主,不仅是因为唐诗短更易理解记忆,我认为还与宋词的内容有关。
曾有人对古代文人进行了总结,文人好色。确实,词作者柳永,一生都流连在秦楼烟柳之地,身边红颜数不胜数,从楚楚到虫娘、朱玉记不上名的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柳永的词缠绵悱恻,全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晏几道,与朋友府上的几位歌女之间的风流往事,欧阳修、苏轼、张先更是被苏轼调侃“一树梨花艳海棠”,那是女子的命运又是多么的可怜,她们无法像男人一样考取功名,也无法像现在的我们一样靠自己活出一个体面,她们只能依靠男人,靠自己的几分姿色几分努力去博得男人一时的倾心,养活自己,又有多少真情人,多少负心汉。而柳三变之所以能成为她们心中的偶像,不仅是因为柳三变的词能让她们身价百倍,也是因为柳三变对每一个人都付出了真心真情,这时那些终日纵情于风月中的姑娘最难得到的。
清明时分,“吊柳会”是这些秦楼楚馆的姑娘们纪念柳七哥的方式,花柳掩映处,她们虔诚拜服,便是柳永在文学高光的最大证明,婉约派代表人物,即使在他生前在官场上并没有成为家族的荣耀,但在文学上他是所有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宋代,由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让自己黄袍加身,皇帝赵匡胤怕后人重蹈覆辙,于是重文抑武,宋代词才有了如此的成就,考取功名更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王国维也曾评论,词以五代与北宋为最高境界,原话我已经不记得,但是意思应该没有错,他认为南宋的大多数词已经在开始歌功颂德,成为了朝堂上互相吹嘘的工具,毫无半点文学性,最好的词应该在北宋,在五代时的李后主李煜那里。王国维的审美我自然不会质疑,南宋也只有一个辛弃疾能让王国维欣赏。
王国维的《》中对李清照没有任何提及,原因我不愿随意揣测,李清照虽生长在两宋的交接时期,前后起期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词作风格也有巨大的差别,对宋词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贡献,不应该只字不提。
本来想写生活,但是又联想到乱七八糟的事情,脑子里的东西太多,手上的事情又太多,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