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已是5点17,文章没写,仿佛生活缺点什么。当生活的节奏打乱,不要思考为什么,而是觉知情绪。对于以前的自己,总会因类似的事情,有了埋怨。身体相信了思想编造的故事,然后有了回应。
只有忠于事实,就会从当下的情景中出离,这样做的目的就会形成新的铭印,那么其他被打乱节奏的场景就不会影响你。比如堵车的路上;突然有车插了进来,有人横穿马路;你正在工作,孩子跑进来让你陪他玩。日常的烦躁都会随着铭印的改变而改变。
从床上起来,洗漱,给孩子准备早餐,这时想起《金刚经》的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师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预期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和一大群比丘,共一千两百五十人。到了吃饭的时间,师尊便穿起衣服,拿着钵,进入舍卫城去乞食。
世尊乞食完毕,便回到原处。吃完饭后,把衣服和钵收起来,洗好脚,把坐垫铺好,坐在垫上。
意思简单:吃饭时吃饭,休息时休息。这就是生活,也是佛陀想要传达的智慧。
当你在愤怒,恐惧,焦虑中出不来,不是你的问题,这些情绪的本身是人的本能反应,被视为情绪的原始状态。当在生活中遭遇威胁,潜意识就会调用这些本能反应。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从原始走进文明,环境变了,但是情绪的原始状态和以前没有不同,如果你没有觉知,就会被这些情绪掌控,身体就会表现出符合这些情绪的样子。但这些不是真实的你,如果是真实的,为什么有时候心平气和,有时候气急败坏,那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去观察酗酒的人,几杯老酒下肚,马上变成另外的一个人。平常话不多,现在滔滔不绝。还有的痛哭流涕,形象也忘记了。好像是两个人,但本质是酒让意识进入休眠的状态,小我控制了自己。
只有保持临在,那些痛苦的负面情绪的能量才会被烧尽。保持临在,就是能够觉知到你的思考,停止编造故事。
“都是我的错”“我不行”“我不够完美”等负面的评价就不会出现,当无思想,无评断的看,同时不带任何心理评论的宁静倾听,就会进入临在的状态。这就是真实的你。
早饭好了,叫醒孩子。换好衣服,把今天的三公里跑完。500多天的坚持,感受了跑步的意义。不在于跑,而在于觉知跑中的内心,当回归到呼吸,你和跑融为了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