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之三十二
后知青八则
杨英锐
这是一篇两年多前的旧作,受朋友之邀,今天稍作修订。关于后知青的微言,曾是陆续有感而发,集有以下八则。
(一)看到某顶尖大学教授建议国家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以下是杨英锐所写的感受。
我就是六九届北大荒知青。我申请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写了血书去的。1969年8月10日,我坐的是北京六九届去北大荒的第一列火车,我非常自豪。对此,我从不后悔,从不抱怨,从不接受同情,从不容人低估知青,从来反感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负面灰暗描写。一代知青冷暖自知,自己的所为自己扛。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步步赶路,一路向上,拼命向前,自强自律,自豪自尊。但今天谁要是自己孩子都在国外上学,却鼓吹送别人家孩子上山下乡,这太过分了吧,内亏人伦,外亏人道。
(二)有些知青耿耿难忘对过去的事情揭露和批判。有一个基本的道理,很多人忽略了:揭露和批判本身就是文革遗风。这里有几层意思。
首先,我们民族在意识形态和心理领域里,身心太虚弱了。知识青年一代,身体底子就不好,现在更虚弱。揭露和批判是重药,他们禁的起么。孩子心沉恙中,家人过于讲理就是矫情。
再者,时代发展太快了,社会跨度太大了,很少有人再对揭露和批判过去的事情感兴趣了,何苦自做多情呢。本来已经吃亏了,社会不可能也无能力䃼偿;再去评说教训,重揭伤处,那不是里外里都亏了吗?知青一代已经受了委屈,还要自愿帮助自己继续成为社会边缘分析的对象,那不是自己二儿到家了吗?
殊不知,当年知青,倾一代人之力为社会做了十年无偿服务,超额尽了历史的责任。现在还要人家去揭露去批判去总结去难忘去吸取教训,这是有毛病啊。这不就是看你老实让你继续加班吗?这种加班要真那么有意义,为什么不匀给别的年龄段去做做呢。我们不是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吧。不信你去跟你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说过去的事情,怎么怎么艰苦,如何如何被耽误;说一次两次,别人听你唠叨是尊重,说多了别人心里多半会觉得,你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有意思么?我从心里不接受伤痕文学或愤世文字。
最后,历史对知青一代的边缘化与轻彈一指,是一种精神屈辱。对此大多数知青今天已经没有回手之力了。我们不出头维护谁出头呢?自己家的孩子,轮不到别人管教。背后就是这些日常的道理。有很多当年知青还停留在下乡时的心理年龄;时至今日,居然还在指望社会去总结教训。醒醒吧,该成熟些了。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有言: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这就是社会文明的进化过程,是中国社会最需要学而行之的。
(三)知青一代,诛心而论,整体而言,有一个语言学的代名词,叫做“被动语态”。从被文革被下乡,到被边缘被退休,其间至今还在时不时的被总结被揭露被吸取教训,一个“被”字何时休!其实真要总结的话,只有一件事告诉自己和告诫后來人:永远把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托付给任何人,包括社会。永远不停的发展自己,绝不能依赖于任何人,包括社会的施舍。读读《牛虻》,再读读《九三年》,就有痛感了。
(四)因某事有感而发。经过高强度超前社会化和下过乡在北大荒战斗过的一代人,“被愚弄”是最不可接受的羞辱字眼。从根本上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托付给任何人包括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应该是这一代人半个多世纪前的启蒙教训。把责任推给任何他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就只能有一个失败平庸的职业生涯和怨天忧人的人生,这是永远避之不及的黑洞。
有益的选择,应是及时总结教训,警醒失误,慎究细节,痛下调整;把握时机方向,追求价值完美;高手布局,半步为营,志存高远,才思勃发,日有所学,夜有所悟,趁人歇脚,弯道紧超;永存半步之遥,不服前圣挡道,以九零后与零零后为竞争对手,以解未解为身之琼浆,以造认知为心之良药,方能有成功的事业和积极的三观。杨英锐可以缓进,但不容失败!社会时代和他人是赔不起失误对任何个人命运之影响的,唯有自己对自己负责。
狭义相对论里有固有时的概念,那是人生动量的源由。广义相对论里有等效原理,曲率等于加速度,两者都是对生活引力的素描。曲率是说人生的几何画卷有凸有凹,加速度是说人生的努力有低有高。有道是,别一代人,天时地利,一步一个台阶,轻步高楼。知青一代,虽曾绕路,架不住脚不停歇,两步半个台阶,凭登琼台,更有一番玉宇感受。英雄,要看最后;不笑,却是骄傲。
(五)有人论及知青返城如何凄惨;实在忍看不下这种文字,故做短评。知识青年返城,如敦克尔克大撤退,为共和国保存了改革开放诺曼底登陆的社会压舱之石,为民族复兴大业准备了近卫之师,为教育80后90后存留了家国情怀。这是值得尊重的一代,也是波澜壮阔的一代。
悲剧是伟大的,哈姆雷特不是乞丐弃儿,又有谁会对唐.吉柯德嘲笑蔑视。美感是心灵的层次。我就是北大荒知青,工农兵大学生,为时代前驱,征战半个世纪,位卑未敢忘忧国,方兴何曾一日怠。今后三十年,我们将继续和诸零后包括九零,零零后协同作战,辉煌一再!
(六)知青一代,是从田野中悄悄地走來。这是一支在返城后岗位最为分散的部队,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这又是一支能够单兵作战,荣辱不懈,吃苦耐劳,是非鲜明,团结周围,不耻补课,最受社会从心底佩服的部队。这是一支人类文明史上最能隐忍作战,敢于殊死相博,几十年如一日追求辉煌,打到最后一滴血笑到一口气的部队。这是一支在过去中国四十年年改革开放中所获最少最为忍让的部队。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易管理最守本分最懂自律的部队。
尤其是知青中的“六九届”,这曾经是一支有健制的部队。五十年后,硝烟渐去,它的军旗不倒,它的番号仍在。五十年前,我就是尖刀班长。五十年中,这个尖刀班打遍世界。五十年后,我们仍然可以和时代剌刀相拼。今后三十年,人在阵地在,我们将是敢死一队。打架,怕玩命的!
在完成自我救赎使命的一天,它将悄悄地离去,正如它悄悄地來,不带走一片云彩。
(七)弗洛依德提出过人类潜意识中有三种情结。对文革和上山下乡做回顾,知青的心态常落入弗洛依德刻画的人类三种原始情结:恋父,恋母,与报复。对时代抱怨对社会不满,这反映了对时代对社会的一种依恋,属于恋母情结。对时代批判对事业怠慢,是对时代对社会的一种期待,属于恋父情结。我的恋母恋父情结淡漠,我从不抱怨,亦不叛逆。但我报复心重,不忍放下复仇之剑。
报复情结有自己的文明进化。文明的报复不是报复别人,不是报复社会,不是向时代寻仇。文明的复仇不是汉姆雷特,不是基督山伯爵,那是中世纪的愚昧。文明的报复是向自身复仇。我们失去了十年的正常教育时间,如果那是历史的过错,我们自己就是协从;如果那是社会失误,只怪我们自己幼稚。我们是自己的罪人,自己不背十字架谁背?向自身复仇只有一种方式:当社会给你留出最后一道缝隙,你要奋不顾身的把它撞开一道门。当时代的动车进站稍停,你要飞身而上死死的把住车门,宁可拖死,绝不撒手。这就是佛门的轮回,这也是基督教的原罪,小异而大同。
(八)“自指语句”是数理逻辑和元数学中的一项优雅技术。设想你是社会公式中的一个自由变元。可以为这个社会公式配上一个唯一的哥德尔数。把这个哥德尔数再代入此公式中的你,也就是自由变元,就得到一个自指语句。这就是向自身问罪的手段。历史法庭的判决书写道:
“杨英锐,你丢掉十年教育成本,你可知罪?你必须加倍偿还!判你地獄学习廿年,加判面壁研究又廿年。你还要将功赎罪:你若本可成为教授,你现在就必须成为大教授;你若本可成为科学家,你现在就必须成为大科学家。现在允你囚身在社会行走,将功补过,断勿生弃保之念。你若畏罪潜逃,无论你在何方安逸,必要将尔捉拿归案,或鸠酒或白绫,死灵魂必取尔性命,教你永世不得翻身!”
套用赫胥黎的话说,你明白了自指,你就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样,社会百变,你永远是一个协变的不动点,理论物理管这叫做对称性。无论你是否同心,无论你是否同德,你必须与时代同步,你必须与社会同行。无论你有什么理想,你必须先会安身立命。无论你伤势如何,你必须与天地行健。这本是生活的常识,可真要明白践行,其代价有时相当昂贵。这就是一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辛苦攒下的人生最大本钱。
后记。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历史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双刃剑。用的好,是我们的幸运;用不好,是我们的不幸。善用之,从不晚矣。
(2018-10-22 初稿,2021-3-27 修定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