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哥,是我的大学同学,同系不同班。他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军训时朗诵了一首诗。
尽管已过了九月中旬,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没有训练多久,教官就大发慈悲,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为了提升士气,教官提议集体唱一首《小白杨》,会唱的同学慷慨激昂,不会的滥竽充数,总之要让教官看到嘴巴在动。
教官巡视着大家的嘴巴,走过刚哥身边,他正声情并茂地演练美声唱法:
“来—来来—来……”手势也一并跟上。
教官赞许地点着头。
一曲终了,教官把刚哥叫到台前,作为优秀代表再次夸奖:
“这位同学,对待唱歌也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像某些人”,说着他扫视大家,“就在混日子!怎么当一个合格的兵……”
刚哥站在旁边,局促不安着,恨不得脚下有个洞赶紧跳下去。等他归队了,后背都湿透了,汗水顺着脸淌了下来,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尴尬的。
从此,刚哥备受教官的青睐。有一天雨休,我们在室内上政治课。
教官讲得口干舌燥的,决定选一个人出来活跃一下气氛。大家纷纷把头低到最低,要是会“土遁”,屋子里估计不剩几个人了。
“王志刚!”
“到!”
“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是!”
教练和刚哥有默契地一唱一和。
只见刚哥大步流星地上了台,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戴望舒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情感沉醉之时,刚哥闭着眼睛,微笑着,憧憬着,手也舒展开,好像要拥抱那一位姑娘一样。
台下的同学们有的憋地直咳嗽,有的为了忍住笑掐着自己的肉,有的眼睛望着窗外转移注意力,有的实在忍不住,“噗嗤”地蹦出了一个笑声,赶紧捂上了嘴。终于结束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一边鼓掌一边哈哈大笑,掌声经久不息,为了掩盖止不住的笑声。
刚哥却像没有觉察什么不合适,雄赳赳气昂昂完成任务似的走回了座位。
后来才慢慢了解,他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博览群书,会吹箫,会拉二胡,写得一手飘逸的毛笔字,并且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件事。
人群里最真实的那个人,往往是显得不合群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