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大家又展开了讨论:好学生是盯出来的!
我静静的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聊着,却不知道说点什么好。我觉得这个题目本身会有点问题,会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好学生”,一个是“盯”,我想群里大家说的好学生应该是单单对于成绩而言,而“盯”的自然是成绩相关的一切。每每这么想,我总是心惊胆战,因为我的孩子也时常被我“盯”着,“作业写了吗?”,“牙刷了吗?”,“衣服叠了吗?”“平板不能再看了。”如果跟我在一起,我的眼睛总不自觉的在他身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有点讨厌自己的状态,一方面感觉没有给予孩子尊重,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孩子的自觉性。但又安慰自己,我能怎么办呢?
这种“盯”是一种双向破坏,破坏了大人的情绪,也破坏了孩子自我系统的建立,后来我尝试着做一些改变,让自己更贪心一些,不再只盯着上一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而是未来他能有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个时候,我尽量去归集他的优点,整理他的优势,看他更适合在什么领域发展,然后应该做什么样的规划和引导。
好孩子是规划和引导出来的!
内心一个声音告诉我,孩子年龄小,阅历和眼界都太有限,但是他们的性格、潜在优势是天生的,家长如果有意识的从他们优势的方向上去做引导和培养,他会比在别的领域更容易作出成绩。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和人交流互动,什么事情都想打听参与,那么他大概率是个社交、组织能力强的选手,家里的出行计划、社交活动等场合都让他参与主导,加强锻炼他的规划和组织社交才能,或许学习上他不是那个最突出的,但是成人后,他一定不会过的很差。
而有的孩子则胆小而脆弱,千万别要求他要大胆的去尝试,保护好他的胆小脆弱,那只是他比较谨慎,他敏感的小心脏正在对外界的一切进行扫射,确保安全后才会去尝试,他的大脑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才会做出行动,但是一旦行动,几乎就没什么风险,想想看,如果一个老板把他的财务活动交给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金融保险等行业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家里的花钱的事儿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同时有意识的关注和培养他的数学能力。
还有的小孩爱说,小嘴巴一天到晚“叭叭”的说个不停,表达欲提供了语言能力的温床,给他多报几个语言班吧,未来你会感谢自己现在的决定。
还有的小孩比较内向且固执,家长说什么可能都听不进去,不要着急上火,他们有自己的思路模式,花点耐心观察一下,看看他喜欢鼓捣什么,怎么想问题,怎么做决定,怎么行动,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没准儿以后他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考个好大学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也是迈向好生活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毕竟好单位都是去好学校招聘的。但是想想,如果在考大学之前都是父母眼巴巴的盯,上了大学父母还能跟着盯吗?有一天没人盯,孩子会怎么样?
孩子的内驱力是迟早要培养出来的,为什么不乘早呢?
当父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总要一边“控制”,一边“放养”,如果转化一下思维,变成一边规划一边引导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