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和统一的活动过程,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必然是富有生命力、动态、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和深层性。一方面随着学习的进展而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非线性,非预期,不断生成和引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语文教学活动,保证语文教学的有序展开。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科学和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更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起点,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小学语文课程,语文教师才能抓住课程改革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
2 准确的分析学生学情。不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都会失去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是好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生的认知风格。
3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当师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一切活动的设计最终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4 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既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使预设和生成共同赋予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预设为基础,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5 科学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路,谋略或智慧。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比较常用有影响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
支架式教学策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登。
抛锚式教学,教师首先向学生布置任务,即“抛锚”,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必须遵循的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 合理的设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做中学”等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有益实践。在“做中学”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和必须遵循的规则,让学生体验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 科学地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和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有助于教学活动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