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感悟(一)

学习感悟(一)

作者: 马明洋河南信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22:45 被阅读0次

      学习王荣生教授所著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决——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和刘广文老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讲,我最大的感受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

    师(王崧舟):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明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春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秋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读——

      像这样的教学片段,在我们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师中较多,尤其是在学习特级教师执教的视频中。在没有听刘广文刘老师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反复去“牢记”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而去品悟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但是真的如此吗?学习了刘广文刘老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一节新网课之后,我感觉我只知其表,不知其深。

    首先,我们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教好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什么是“学会阅读”呢?学会阅读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技能,能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并从书面材料中获得意义。换而言之,就是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不是为了学习阅读而学习阅读;更不是为了语文考试的阅读成绩而去学习阅读,而是学习一系列规则——如何从基本上是语言的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能力)。

      阅读能力=生活经验+适当运用阅读规则和策略

      其次,阅读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文本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生活经验+适当运用阅读规则和策略,这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在美国的教育中曾有这样两段话。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交流的复杂行为。”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这两句话,虽然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具有构建主义观念,但是也客观地说明了阅读是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反观当今,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机会,而是直接的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失去了与文本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这一过程。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李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来了——阅读需要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主观)并与文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如果阅读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解,那阅读就只是在追随书页上的记号。由此,学生会写“错别字”——独怜幽草涧边生(声);野渡(度)无人舟(州、洲)自横;人间四月芳菲尽(近、进)……

    最后阅读需要在情境中理解。从上面,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中,可以窥探出“岁”“枯”“荣”这些的理解都是在于老师引导和创设的情景之中。

阅读能力=生活经验+适当运用阅读规则和策略

      其中,阅读规则和策略,关键是“恰当的运用”,引导或指示眼睛看文本的紧要的地方,并从中看出对应的东西来。客观的事实已经证明,在“不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中,学生通常能够自发地对文本所隐含信息进行推论,但学生未必能够意识到。然而一旦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理解的时候,学生的推论,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那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应该向于永正老师学习——为孩子们引导和创设出一个具体的语境。只有当他们与具体的语境和问题联系时,阅读才能够获得文本的隐含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学习感悟(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关于激励方面的文字何止数千,却独独偏爱这两句,每每只要看到或者听到,就觉得身体里的...

  • 学习感悟(一)

    今天是学习的第一天,上午由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帅军书记,给我们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与路径》...

  • 学习感悟(一)

    学习王荣生教授所著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决——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和刘广文老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第...

  • 学习感悟(一)

    昨晚睡前听了副业赚钱课程之十四“搭建赚钱关系网,不可忽视的人脉力量”,觉得课程老师讲的方法特别实用,给了我...

  • 追赶时间的人

    目录 学习感悟 学到了什么? 如何学好这门课? 正文 一,学习感悟 ​ 本周学习了信息分析课概论,围绕...

  • 不是学的有多深,而是做的有多少!

    2017.10.6 星期五 学习感悟:早读《老子》41-81章 学习感悟: 一、道的感悟。第一天新人训,杨忠华杨总...

  • Tyger趣拼28天训练营

    ----------学习感悟 ...

  • 2020-02-09

    学习感悟

  • 修行学习专栏(3)

    很开心能征集到师兄师姐们的学习感悟和练功感悟! (注:本平台长期征集所有师兄师姐的做功感悟和学习感悟,欢迎师兄师姐...

  • 2018.11.4 惠州之学

    第一部分:学习感悟-第一天 学习感悟第二天 管理模块: 最近的内心感悟 值得向别人学习的地方: 自己的不足之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感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rn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