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巨婴,我想大家本能的反应就是刚出生的婴儿。这也难怪,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极大丰富,人们钱袋子也沉了,若谁家女儿(媳妇)怀孕了,几乎都是倾城出动,几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变着法子侍奉准妈咪。生怕准妈咪营养不良,生出个不健全的孩子来。这样一来,营养不良倒是杜绝了,反而挺进了营养过剩的重灾区。怀孕时吃得快活,喝得爽快,生产时问题就来了,孩子太大不能顺利产下。
这倒难不倒市场经济下也忙着创收的医生们,他们会耐心地做准妈咪和家人们的思想工作,选择无痛分娩,也就是剖腹产。
能说会道的医生舌如莲花,没有几个准妈咪不被医生善意且科学的说词拿下的。准妈妈选择了剖腹产手术,肚子上被生生挨了一刀,医生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既不用担心准妈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也不用日夜坚守岗位等待准妈咪们随时可能要生产的煎熬,还有高出顺产好多倍的收入进账,何乐而不为呢!
剖腹产曾一度盛行大大小小的医院,几乎剥夺了孩子自然生产的权利!
利益的驱动,良知缺失,职业道德尽殇。这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强制推行婴儿自然生产考核指标,这种反人类的做法才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婴儿太大准妈咪不能自己生产;二是娇生惯养的准妈妈受不了生产时的痛苦;三是医患关系不太和谐的当下,医生还是会选择最大限度游说准妈咪剖腹产。
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现代准妈咪生巨婴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想借此导出另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生巨婴的妈咪们大多本身就是一个巨婴,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是昨天我在我家孩子的书架上看到的一本书,顺手翻看了几页,着实让人纠心。
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这绝非耸言听闻。大家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捊一捊是不是这样。
真累!累死我了!这些口头禅几乎能从小到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脱口而出。
是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只要会呀呀学语,家长就挖空心思报这班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按照家长的意志一步歩往前走,直到成年。
习惯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孩子虽说长大,但他们骨子里烙印着一种可怕的东西,父母会做的,父母会考虑的,父母会……包办的恶果就像毒瘤一样根植在长大了的孩子们的身体里、血液里。这应该就是现在嘣出来的一个新词:懒癌。
这的确成了社会的通病。大家可能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自己的孩子除了工作回家什么都不做。这仅是较听话较优秀的孩子家长的声音;这样说大家马上就会想到不听话不太优秀的孩子了吧,是的,这类孩子不光啃老,更是惹是生非的祖宗。惹事了家长还得替他擦屁股善后。
孩子们选择婴儿式的活着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说到这,我想起一则新闻,说一位农村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养大成人,几个孩子都有了不错的归宿,并成了家。这位母亲想着自己和老伴可以想福了。
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孩子们要生宝宝了。一个电话将老两口唤得各奔东西。好不容易捱到了孙子上幼儿园了。这位母亲回到老家计划和老伴出去旅游,并在旅行社报了团。出发之前,孩子电话又来了,说怀二胎了,令她马上启程去服侍儿媳。放下电话,这位母亲崩溃了,口中悲切的念叨:“天啊,这何时是个头呀!”说完,一头扎进了自家大门口的堰塘里。一辈子没喝够的苦水,这一次喝完了。
这种悲剧时时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却又能唤醒多少个痴迷于甘愿付出在前,而后又抱怨不已的中国式家庭呢!
睹物思人,我这一番不知高低的游说,以求共思共勉。明天总是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