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想学会认出爱的真相,没有比以爱来答复爱的求助更有效的学习途径了。
《奇迹课程T-12 I.9: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以至于找我做咨询的来访者已经洞悉了一些心理学的“套路”。
“我知道,我自己也有学习过心理学知识,最终我们的咨询目标是接纳自己,这些我都懂,你告诉我如何做才能接纳自己就行了。”
“我和婆婆/老公/领导/父母有矛盾,听过一些微课,看过一些书,上面告诉我:我看其他人不爽,是因为我的投射,你告诉我,如何收回投射?如何接纳他们?”
“我容易对孩子感到内疚,我也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是我就是没办法对孩子不内疚,你告诉我,如何不内疚?如何接纳我的情绪?”
类似的问题,在我的咨询室每天都在重复。大家开始对心理学有一定认识是好事,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不仅仅关注外在的钱、权、身体等内容,但是也是一件坏事,坏在现在的“速食观念”容易让读者在方法上求答案,而非多花时间与心灵共舞,所以才有上面这些“速成式“的问题。
产后的困惑
M小姐初为人母。生孩子之前,她学习了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幼儿疾病护理的知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关于孩子的一切她似乎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唯独没有想到将要和宝宝建立重要客体关系的自己。
因此,宝宝出生之后,M小姐所坚持的育儿理念和家人的育儿理念有所差异,为此她和家人起了不少冲突,让她开始意识到宝宝的养育似乎有章可循,但是自己的心灵正面临着一场挑战。
她感觉到自己在心灵层面的痛苦来自于一种撕裂感,一边是为孩子好的养育方式,一边是自己爱的家人失望的眼神。当她一再坚持自己的育儿方式时,势必面对家人的质疑和疏远;当她想让自己家人开心,她无法面对自己的宝宝。这种撕裂感让她来到我的咨询室。
撕裂的人生
在我们建立治疗联盟,深入探索M小姐的生活时,逐渐发现她的撕裂感最早出现在她的童年。她的原生家庭社会地位不高,妈妈常教育她:不能软弱,这句话几乎成为她成长过程中的座右铭。
每当她遇到挑战的时候,她就穿上一副“女战士”的盔甲,用强硬的姿态把面前的挑战,硬抗下来。久而久之,她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盔甲,哪个是自己,或者说她和盔甲融为一体,无法褪下。
同时,她极其厌恶自己的盔甲,在她借助这身盔甲赢得一场挑战之后,她内在真实的柔软的部分会感觉到愧疚,这不是她真正希望赢得挑战的方式,她并不希望通过强硬的方式赢得挑战。
每当愧疚感蔓延上她的心头,她就希望把盔甲从身上脱下来,可是这么多年以后,盔甲已经连着肉,她每用力一次,就会面临着剧烈的疼痛——皮肉的撕裂感。
软弱的部分和强硬的部分,在不断交战,都想把另一方消灭,这内在的动力让她内耗,外在表现出疲惫、心力交瘁、毫无生气。
这场战役同样影响着她的生活,当她看到软弱的人,她就会把这个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和这样的人交战,实际上就是她内在强硬的部分和她软弱的部分交战;当她看到强硬的人,她就会把这个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和这样的人交战,实际上就是她内在软弱的部分和她强硬的部分在交战。
强弱对话
M小姐的外在状态完美的诠释了她的内在状态——无时无刻的交战,交战过后的愧疚,释放后的平静。
当她已经能够了解自己外在状态就是内在的投射时,我们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治疗,让她这两个交战的部分坐下来对话。
我利用完形治疗的空椅法,让她先感受自己强硬的部分,空椅代表自己软弱的部分,看看强硬的部分有什么想对软弱的部分说。这个阶段,她逐渐看到强硬的部分是为了保护软弱的部分而生,她担心软弱的部分被家人嫌弃,于是穿上强硬的盔甲。
当她说出对软弱部分的担心,她开始痛哭流泪,原来她是那么恐惧,为了逃避这恐惧,竟无法认出这个保护是出于“爱”。
接下来,她感受自己软弱的部分,空椅代表自己强硬的部分。来到这个位置,她说有一种说不出的放松感,原来在这个软弱的位置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惧、焦虑、愤怒、悲伤。M小姐说,她从没有过这么放松的状态,以前在感觉自己“无能”或“无所作为”的时候,会特别焦虑,总是着急做些什么,忙些什么,尽量让自己感觉良好。
于是,我让她好好感受那个放松。她闭上眼睛,融入当下的感受中,慢慢流出泪水,轻声说:谢谢你(强硬的部分)对我的保护,这么多年来,只要你一来帮助我,我都会觉得恐惧,却不知道这恐惧是源于我害怕失去你的保护。
回归开篇的问题,治疗结束后,M小姐是否回到生活中就不再继续体验到拉扯呢?她已经穿越、和解、接纳了自己内在的两个部分,是否回到生活中就不再体验到撕裂呢?
往往治疗结束之后,回到生活中,我们还是会感到问题依旧在,冲突并没有减少,但是我们清楚内在的动力和模式之后,我们能保持内在清明的觉知,让自己与自己对话,让内在的冲突呈现,逐渐外在的投射也会减少,最终实现内在的和谐,内外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