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大学》,“物格而后知至",也就是说:经过详细推究事物的基本原理,就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各种正确的认知。前面一节通过逆推的方式,从“古之欲明明德″到“致知在格物",告诉我们要想一生过得有意义,首先要确立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也就是要志存高远,心胸才能开阔,眼界才能放宽。这一节是反过来顺推的过程,则是强调具体实施人生抱负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次序,而且每一步均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这一反一正,突出体现了圣人传道育人的良苦用心。昨天我们讲到格物有两种方向,《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就精僻的概括了二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就是朱熹理学倡导的方向,也就是从具体的实践、学习中探求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从而接近天理、天道,“为道日损"则是阳明心学倡导的方向,通过清除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杂念来接近天理、天道。但是无论二者方向如何不同,则都必须通过经典学习而得,清代学者陈沣在《东塾读书记》中说的明白:天下之大,古今之远,不能亲历,读书则无异亲历也。故格物者,兼读书阅历言之也。所以读书本身兼俱了实践和修行二种功能,可见书不可不读,当今之人,看到此处,不知有何感想?我们读电视、读电脑、读手机……单单忽略了读书,读经典之书,所以离天理、天道,越来越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