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读《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解读《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作者: 莲连 | 来源:发表于2017-01-26 20:51 被阅读51次

继续说《大学》,“致知在格物”,要想掌握天理天道,首先要探求万事万物的本源。“格”有靠近、研究、穷尽三层意思。格物有两种方向,一是从外去格,就是朱熹老先生倡导的:接近事物并研究它,找出万事万物的本来规律,达到掌握原理的目的。二是从心去格,就是阳明先生倡导的:盖圣人之道,吾心自足,不假外求。他认为人心本自俱备天理良知,只是被物欲蒙蔽了,格物就是除掉这些物欲。其实二者并不对立,方法不同,道路不同,目标一致。阳明先生因为上过朱老夫子的当,所以对此耿耿于怀。阳明先生年轻时,看到朱老夫子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真理。于是拉了一个姓钱的好朋友一起在自家后院,啥事不干,死盯着一片竹子,打算看出天理来,结果,朋友盯了三天昏倒了,阳明先生身体好,盯了七天也昏倒了。我们在觉得阳明先生可爱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他的认真精神,而我们当今社会普通欠缺的就是这种认真精神,人们常挂在嘴上的都是“差不多”、“大概”、“也许”、“可都”这些字眼。当然,阳明先生这种格物法也是误解了朱老夫子的本意,有点急功近利之嫌。朱子的本意是要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万事万物的观察、思考和研究,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永恒而普遍的“天理”,这个功夫绝非三天两天就可达到,但是它成就了阳明先生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天理”。实际上,二者并行不悖,都要经过学习、经过思考、经过研究,都要下一番苦功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下了多少功夫,我们登攀了没有,天上不会掉馅饼。阳明先生良知也要通过经典的学习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去掌握。“格物”是八目的一个其本条件,千万不能忽略。

相关文章

  • 解读《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继续说《大学》,“致知在格物”,要想掌握天理天道,首先要探求万事万物的本源。“格”有靠近、研究、穷尽三层意思。格物...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格物致知 方得始终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 88㎡现代简约之家,删繁去减,空间的完美利用 | 王高建

    知 本案命名来自《大学》选段“致知在格物” 思源 致知在格物,格物的意思是不被物质所束缚,去除物欲,寻找事物根本,...

  •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认为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 颜元把格物解释...

  • 【传习录读书札记06】格物致知:尽心知性

    传习录读书札记06:格物致知:尽心知性 【六】尽心知性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王阳明和朱熹对它的解读完全不同。 朱...

  • 格物致知兼内外2019-03-23

    格物致知兼内外 或说:“大学之格物致知要放在修、齐、治、平整体来看。格致诚正是在"修"里,是在内非在外,从修到齐到...

  • 220614.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 大学修身记一2022-06-08

    感悟《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大学原文当中,就是看不到对格物与致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qf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