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余光
在沙家浜景区内的红石村,“春来茶馆”依水而建,前面是宽阔的芦荡、摇曳的苇叶,一派水乡风光。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当年沙家浜有春海茶馆、东来茶馆、涵芬阁茶馆等,但没有春来茶馆。这些茶馆都是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点。景区内的这座春来茶馆是按照京剧《沙家浜》剧情复制的。说到“阿庆嫂”,知名的就有8位。
“常熟有千千万万个阿庆嫂,关林嫂你不就是嘛!”1982年,谭震林战地重游,他把一位叫关林嫂的“阿庆嫂”介绍给大家。
关林嫂真名陈二妹,丈夫是新四军地下交通员,夫妻俩经营的涵芬阁茶馆是当时交通站之一。茶馆前临街道后接芦苇荡,新四军伤病员和民运干部常在这里落脚。当年谭震林奉中央的指示,主持领导苏南地区的党政军全面工作。为掩护身份,他时常白衬衣、毛西裤或哔叽长衫,一副老板样。谭震林途经沙家浜时就夜宿涵芬阁茶馆。
那时的陈二妹腰系蓝布绣花裙,站在“七星灶”前,一边招呼茶客一边暗中协助丈夫工作,后方医院的伤病员也曾得到他们夫妻的照应。那时,谭震林的大女儿刚出生,游击斗争的艰苦环境不便带小孩,陈二妹也曾在一段时间内为谭震林照看孩子。
2003年11月2日,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她是被人们称为“阿庆嫂”8位原型之一的范惠琴。
范惠琴的老家在沙家浜镇泗泾村,当年她的家也是新四军的联络站。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范惠琴接待和掩护过许多新四军首长和伤病员,也遇到过许多危险。一天,新四军部队开走了,留下伤病员换下的一堆衣服,范惠琴和村里的姐妹们洗干净后藏了起来。敌人没搜到伤病员,就把范惠琴和另一名妇女干部抓到日军宪兵队严刑拷问。范惠琴三次昏死过去,但她始终没有说出新四军伤员藏在哪儿。敌人无奈,把奄奄一息的她们扔在街头。后来新四军又打了回来,范惠琴把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装交到子弟兵手里。子弟兵知道了这段经历,眼含热泪向这位可敬的大嫂庄严敬礼。
在沙家浜,人们还会告诉你朱凡、干桂宝、徐巧珍、陆二嫂…她们都有着和阿庆嫂类似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