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是个聪明的导演,一个套路成功了,加点料换个地方再用一次,大家也一样会接受。这一招我们在美剧里吃了很多次,却依旧深爱如初。
《唐探1》在口碑上之所以辣么厉害,是因为推理部分是真的强,密室杀人,解密为主搞笑为辅,每一个笑点都包含着一层推理的递进,是非常抓人的,而结尾的反转也非常的深邃,那小女孩鬼魅一笑和秦风的完美犯罪论,都把主题内涵提了一层。
但那毕竟是元旦档,用深邃的推理抓住影迷,建立口碑和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的环节。而到了《唐探2》,档期变了,内容也跟着变。
我相信聪明如陈狗怎么会不知道观众需要什么呢?观众需要的,是一针又一针的兴奋剂。大家大过年的去电影院,不用你讲太多的深邃人性,图个乐,只要在影片整体风格上把应该做的做好,故事说圆,再闹腾一点,就是最好了。
在这一部里把推理弱化,强调喜剧元素,能最大程度上的讨好春节档进电影院的观众们。可惜啊,却难以讨好如我这般对于推理万分爱好的《唐探1》的粉丝了。
从推理的角度来讲,三个点比较重要,罪案的凶手,动机,方法。
在《唐探1》当中,这三个点始终萦绕在整部影片当中,凶手是谁让我们绞尽脑汁(线索导向唐仁,但我们清楚不是他,那是谁?悬念丛生),作案动机两次反转让我们连连称妙(表面上看是为了金子,最后女孩的鬼魅一笑完整反转),作案方法也是让我们拍案叫绝(密室杀人)。而这些出色的推理元素在《唐探2》中就要逊色太多了。
从凶手是谁来讲,因为人物的设定关系,并不难猜,比起之前的潘粤明和小女孩要逊色,悬念留的不多,也不关键,这里说的不关键,是涉及主角安危的不关键。虽然破案动机在于500万,但比起前作的被诬陷时步步紧逼的环境,这个追凶推理的悬念弱了太多。而最终凶手的出现,在影片拍到一半时已经有了明示,可能之前看过《双瞳》的朋友会更加的了然于心,毕竟都用了同样的手法。
而作案动机……因为用了升仙续命这种非正常途径,所以可能对于观众有些不友好,就是没有把观众放在同一层次一同推理,而是单独拔出来一个线索和元素,这样做,震撼力是远远不如前作的,甚至对于看过《双瞳》的观众来说,还会引起一阵‘抄袭’的反感。(当然,元素类似算不得抄袭)
而在作案手法上,连环杀人事件与密室杀人事件的对比之下,前者是逊色于后者的。连环杀人精彩的部分是在于凶手动机和心理的猎奇部分,一般这样的推理案件的看点都是侦探与凶手的斗智斗勇以及凶手本身的测写,最终抓到凶手后的人性大考量(比如《心灵猎人》里的那些连环杀手的采访实录,每一段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而《唐探2》的连环杀人事件的凶手仅仅停在了修仙续命的道家案例上面,最精彩的部分让人看到的只是草草收尾,舒爽度就大大降低了。这些手法的震撼程度,还不如肖央的身份被揭露,杀人局中局来的过瘾好看。
其实吧,你不拿《唐探1》比《唐探2》的话,陈狗交出来的这份答卷是非常优秀的。你看看同期这些喜剧片,《唐探2》还是颇具高水准的,无论是镜头运用还是情节设计,陈思诚导演之用心和想法,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大部分都还是借鉴,但没有借鉴哪里来的原创……)
而陈狗开创的‘唐探宇宙’也算是尝试成功了,作品系列化也会在路上了。下一次就到了推理强国日本,希望闹剧可以少一些,推理可以更加强一点,别选在春节这种合家欢的档期,让我们这些喜欢陈狗故事的推理迷们也能好好的过把瘾啊。
最后讲一下《唐探2》所谓抄袭《双瞳》的事情吧。
其实我早已记不得《双瞳》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了,印象深的就是削肉如泥的宝剑和诡异的死法。
因为这个抄袭事件,我又拿出了《双瞳》看了一遍。实话说,元素和手法上的借鉴,真心算不得抄袭(法律字面意思),虽然这种话说着很无耻,但是你可以看出,无论在主旨还是立意上,道家符号,修仙等等元素的运用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你怎么能说这是抄袭呢?
毕竟,在推理小说界,精妙的诡计被设计出来,就是注定要被大部分的后来者模仿的啊。不然就凭中国(大陆)编剧们现有的功力(和题材的限制),真的还很难搞出一个纯原创的罪案推理诡计。
所以,抄(搬)可不可以?我是不拒绝的,但可怕的是抄的拙劣。我觉得陈狗应该找找《少年包青天1》的那些编剧来一起琢磨琢磨,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抄的究极接地气,把别人最精妙的东西抄到自己的元素里面,让自己的故事也变得精妙起来(‘少包’的占星术杀人的抄法我也是要练练拍手称快的!)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