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听说过玩物丧志,很少听说玩志丧物。昨天受到一位老师的启发,特地对“玩志丧物”做了些反思。
比如前两天参加一个《了凡四训》的分享会,在一位朋友的家里试验了一次《幸福种子》线下读书活动。既然到了现场,总是想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所以分享会的内容比计划的增加了约30%,和大家一起种下厚实的种子。“玩志丧物”(324)
第二天下午,朋友的老妈妈,抽空拉着我的手,说她终于听懂了《了凡四训》,实在是特别好的一本书。所以她一定要留一本书给她,以便她抽空反复学习。她还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再给她细细的讲一讲。老妈妈很渴望我留下来,她一会说给我煮野菜、拷红薯,一会说要给我带自己种的红暮或土特产,那份关怀之心和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真的不忍“说拒绝”的语言。或许,我应该开个线上的针对退休老人的“读经践行”课,而不是一昧的怕分享的不妥误导了年长的人。
同样的,六七年前,在上海的一次孝善文化的分享会上,有位80后的小伙伴非常感动于国学的魅力,一再的问这么好用的内容我有没有书啊,她可以推荐给很多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当时觉得出书太复杂,如果表达不准恐有误导人的嫌疑,也就没有太重视。
仔细反思,自己一直有些“玩志丧物”,没有放大心量,推出一些简易好用的方式,去支持更多的年轻伙伴和长者们更多的进入生活化的国学。
过去执着于所谓的“大志”,变得清高乃至冷峻,其实忽略了太多身边需要关怀的人,直接把“志与物”分割为二,实在偏离了志物不二及知行合一的轨道,也是远离了国学的真正精神了。
做个既有梦想,又能不忘初心,还能扎实奋斗的人,或许就避免了过分的“玩志忘物”了。
在路上,中道而行,不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