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发布一个重要说明:2022年码字文集从今天开始改成“自娱自乐札记”。对于一个女性表达者,想要“非私人化”还是较为困难的。何况,自我就是一切表达的源泉和归宿,何必刻意回避?
至于为何是自娱自乐,这是由狮子座天生的戏剧性决定的。“他者”的存在几乎是种必然,“被观赏”和“被注视”既是心理需求,也是历练的修罗场。
如此这般,戏谑的心态是不是更为必要?自娱自乐是之谓也。
(2)
如果出门旅行,无论长途短途,我无疑是最好的旅伴。为什么这么说?
上午陪老爸去浦东看看,说是看我的房子,后来发现他的兴趣都在摩天大厦。但不管看啥,老人家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老爸是个难伺候的人,如我妈所言:他俩每次出门必吵架。能让他一上午都满意,足以说明我在旅行陪伴上的卓越才能。
后来我总结出的缘由是:只陪伴,只协助,只观看;不喧宾夺主,不帮忙做决定,不指点评价。
老爸很开心,因为他觉得是他在决定做一切事情,是他在掌控出行的节奏。比如看房却不进门,顺着滨江绿道走到陆家嘴,拍各种神奇古怪的小视频发朋友圈,在细雨中淋湿了衣服而浑然不觉,决定什么时候回家。我需要做的唯一事情是:给他几个选择方案,让他深思熟虑、煞有介事地挑一个。
哈哈哈哈哈哈。

上次出差,同住的是一位日常几乎无接触的同事。一开始我想象着五天同吃同住同工作,共处一室,估计会很不舒服。后来发现她是属于最好的同伴那种——她可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一场投入而热诚的聊天,但是除此之外,她几乎不关注周边的人事物。我穿上紧身衣裤去健身房、每天趴在桌上写字画画、深夜不睡看小说看江景,她从不询问似乎也不好奇更加不点评,就像在此之前和我生活过N多年一般。这样的同伴,知道界限,知道起止,知道让别人舒服其实就是让自己舒服。
几乎是出自本能地删去一切好奇和评价,对于别人的痛点几乎是发自本能地加以回避,同时可以毫不留情地却是发自本能地自嘲自黑。
我听到她对我唯一的评价是:“难得碰到和我(她自己)一模一样有趣的人。”
(3)
《悲惨世界》看到第139页时暂停,来来来,码字快乐。
在让·瓦尔让的故事开始之前,作者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词语浓墨重彩加之于米里埃尔主教(我还是叫他福来吧,又好听又好记)身上,为什么?
一方面,自然因为他是雨果心目中的完人,他不得不讴歌他。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祈祷、举行宗教祭礼、布道、给痛苦的人以安慰、种一小块地、有博爱心、粗茶淡饭、好客、弃绝欲念、信任人、研究、工作,充实着他生活的每一天。“充实”这个词用得正好,主教的这一天非常充实,好想法、好言语、好行动满溢而出。
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凸显在一位圣人的感召下,一位仇恨世界和他人的苦役犯瓦尔让的转变。
我是在读瓦尔让在监狱中生活了19年的那些文字时,生出了要拥有这本书的念头。这样书,不能只读一遍。
他逃了出来。他在田野里自由地转悠了两天;倘若这样也算自由的话:受到追捕,时刻要回过头来,一有响声便瑟瑟发抖,什么都害怕,怕冒烟的屋顶,怕路过的人,怕吠叫的狗,怕奔驰的马,怕敲响的钟,怕看清东西要天亮,怕看不清东西要天黑,怕大路,怕小径,怕灌木丛,怕睡眠。
这样的文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普通人的码字简直没法读没法看。没有办法,除了顶礼膜拜,除了反复阅读,几乎没有其它选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