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失踪之谜
赫连云青 作品

建文帝的失踪事件,是明史的遗案之一,据史书记载,在朱棣攻破南京城时,建文帝焚毁宫殿,然后失踪。
永乐皇帝朱棣一直十分“惦记”自己的这个侄子,不断派人进行寻找,派郑和去南洋寻找,派胡滢去南方寻访下落等。
那么,最终结果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据说在朱棣死前,胡滢报告了建文帝的下落,具体什么内容也不清楚。
根据史书分析可能有以下结果:
1、尊他皇爷爷的遗旨出家做了和尚了。
2、纵火自焚了。
第一种结果,史料的记载,可是觉得有些离奇和神奇,如果朱元璋能够算到朱棣会造反的话,那么应该早就给干掉了,凭朱元璋的性格肯定会这样做,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忤逆,洪武大帝也不会自己曾经当过小沙弥,就也让孙子“继承衣钵”,这种结果的依据值得商确。
第二种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当时朱棣攻破内城时,建文帝见事不好,如果落到朱棣手里,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干脆焚毁宫殿自焚,但是存在的疑问是,没有见到他的尸体。
如此看来,这两种结果似乎都不十分可信,也都有明显的疑团。
不妨回到当年的场景,朱棣带领大军攻破南京城,然后直逼皇宫,喊杀震天。
那么此时,当事人会怎么想呢?
朱棣,在进城之前应该是想好了城破之后,如何处理建文帝这个烫手的山芋。
建文帝,肯定想好了,城破之后自己如何做。

朱棣:
1、让建文帝让位给自己?
不好,那样与礼不合,哪有侄儿把皇位禅让给叔叔的啊!再说了,自己也不能接受啊,若是那样自己也没有办法对待社会舆论啊!要是这样得到皇位,何必非得起兵呢?
NO !NO! NO!这条路行不通!
2、来个“周公辅政”?
是个办法,可是建文帝为何需要自己来“辅政”呢,或者说,辅政的理由呢?
一来建文帝并不年幼,二来国家没有陷入危机,第三,君侧比较干净,所以没有“辅政”的借口,“辅政”自然行不通。
不妥!不妥!大大地不妥!
3、杀了这个侄子,自己做皇帝?
嗯,这是个办法,只要建文帝不在了(注意:不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死亡,二是失踪),那么国家无主,自己能力突出,手下人再来个“陈桥兵变”自己也就是“黄袍加身”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建文帝“不在”,可这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一不能杀了建文帝,如果杀了,那么自己就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如果不杀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为建文帝的事情,朱棣可谓是大伤脑筋,最后,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这个侄子“失踪”,至少让外界看起来是这样,所以,朱棣有可能亲自导演了,“建文帝失踪”这场政治秀了…

当时的场景很有可能是这样:
攻破南京城后,朱棣下令,对建文帝居住宫殿进行“戒严”,不准任何人擅自闯入,然后派人将宫殿烧毁;或将建文帝杀死,然后下令建文帝自焚宫殿,这样不就是“失踪”了吗?
最后再把知情人给“做”了,并在史书上说明,攻城之后本想“清君侧”“周公辅政”没有想到亲爱的侄子陛下却意外的失踪了…
侄子啊!你怎么能撇下叔叔不管的,这龙位还等你来做呢啊!赶紧让郑三宝去找,对了,要改个名字,这样结果“正合适。。。”,就叫“郑和”吧。
对了,听说那个胡濙,生下来是白发,满月后才变黑,肯定是个长寿星,让他在陆上寻找吧,朕实在太“想念”这个可爱的侄子了,耶利亚,我一定要找到他!

有人也许会问,朱棣有那么狠毒么?
他的父亲朱元璋认为,只有朱棣最象自己了,通过朱棣的言行,可以得知,他老爹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对于权力的争夺一贯充满残忍与血腥,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可谈,尤其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争夺更是如此,这点已经不用细说了。
所以,建文帝失踪之谜有两个解释:一是,建文帝在朱棣攻破南京之前,早已经“失踪”了;二是,朱棣让建文帝“失踪”了。
历史总是强者拥有话语权,成王败寇,可以说,建文帝失踪,是这场“争夺皇权”斗争的最好的结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