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爱河》是一部蛮有意思的影片,短暂又很漫长。在一段没有正式的开头和结尾的故事里,女主体会着虚幻的亲情,教授如沐爱河。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烂事,内心其实没有很大的波澜,但是作为旁观者看这些破事被演绎就很容易破防。影片最后,那一地玻璃的破碎,是三个人的破碎。
年逾80的隆史是一名退休的大学教授,虽然学识渊博,饮食无忧,但衰老与孤独让他倍感难耐。某日,他通过约会俱乐部叫来与亡妻容貌十分相似的年轻女孩明子,一个通过援交赚取学费的女大学生。为了招待女孩,隆史精心准备了美酒佳肴。可是明子也许太过疲累,又或许因无法鼓起勇气直面突然从乡下来访的奶奶而烦恼多多,来到隆史住处没有多久她便兀自睡去,一夜无话。次日清晨,隆史驾车送明子去她的大学上课,偏偏却撞见女孩的男友纪明。纪明将隆史误认为明子的祖父,老人将错就错应对下去,交织着各种情感的对话,将这三个有着巨大年龄差距却同样倍感迷惑的都市人引向了未知的方向。
本片的第一句台词是“我说的是真的”,但很可惜那是一句谎言。这是个关于真相与谎言、关于不断变化的真假身份的故事。女孩是画中人,是亡妻、女儿最后变成孙女,是要赶去考试的大学生也是援交女,而老人是作家是教授,是“如沐爱河”的人,最终顺势进入祖父的身份。行车戏的流动感和孤独感非常美妙贴切,电台、电话铃和留言声音交织在一起,整个城市映照在车窗之上。而整部影片最厉害的大概就是捕捉到了“如沐爱河”中的这个“如”,老人在进入卧室之前的徘徊,转转客厅厨房,弄弄音响碰碰餐具,就是对一个陷入爱情的人的扮演。
影片在剧情上没有大开大合,但却十分具有戏剧性。这种戏剧张力来自资本原则与人情世故之间的矛盾关系。事实上,你完全不必担心在阿巴斯静谧的影像世界里看不见冲突。因为进化论与人性论的互动早已落实和渗透在了城市环境与日常生活当中。酒吧经理的循循善诱、远方阿婆的絮絮叨叨以及社会学家的语重心长都在提醒你,都市人全在做着相同而重复的事情。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孤单老人、失足少女、暴躁男,迷离的夜、繁华的街、精致又温暖的公寓房间,阿巴斯描述这混凝土森林里的一桩小事,心存芥蒂的人总是在郁郁不安地试探,打破那层隔阂并不容易,小小的故事里把阶层、贫富、年轻、衰老等等予以体现,以小见大,对人物间情绪的刻画非常细腻真实,仿佛故事里的一切就在你身边发生。
影片的开场很妙,让人猜不透。声画、焦点、事件、轮番入镜的配角和迟迟未出现的主角,大师的视听大作。窗户的镜头耐人寻味有种性的意味,车内密闭空间这一段落也很有趣,车窗倒映下日本繁华夜景,女主无奈尴尬的处境,司机隐藏的占有欲,唉,怎么可以讲这么多。但是最击中我的是最后一刻窗户被女孩的男友骤然打碎,女孩和教授各自偷尝的那点虚幻的暧昧、怀念、期许,在那一刻也被打碎。“如沐爱河”之美妙幽微即在“如”,我们的自我欺骗让我们流淌在生活中,如果一切根本都得不到,我们多需要没有被拆穿的、心照不宣的错觉,那种“爱”的错觉。
整部影片的镜头、调度精巧且完美,对节奏的把握非常巧妙,心情完全跟着影片上上下下,烦躁、猜测、不安。女主的每一次露脸都绝美无比。人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时候更是,当一低头就能望见如斯灯火璀璨,不免也想找个半熟不熟的人聊聊。电影里确实有很多身份的转变,位置的互换,实与虚,真或假,荧幕内外。想问你我能去你的地方变成你吗?什么是如沐爱河,我想我们一直在岸边模糊地对待彼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