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花萼与三叶》

读《花萼与三叶》

作者: 2014_a08f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17:03 被阅读0次

    关于《花萼与三叶》这本书和相关背景,我注意到了一些细节:

    1、关于书名:三叶就是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兄姐弟三人。因为叶圣陶一生追求“真、善、美”,所以1918年儿子出生后,他为儿子取名叶至善。1922年,女儿出生,取名叶至美。1926年,小儿子出生,取名叶至诚。三个孩子自小在父亲叶圣陶指导下练习写作,都有很深的文字功夫。他们十几岁时,叶圣陶将孩子们发表的文章审读了一遍,剔去若干篇后题名《花萼集》。书名蕴含着叶先生的良苦用心: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比喻兄弟友爱。叶先生的书名,亦采此意。事隔两年后,至善他们又推出了《三叶集》。旧版《花萼》、《三叶》分别于1943年、1949年由文光书店出版,本书是这两本书的合集,1983年印刷第一版。

    算下来,我们现在读的内容,其实已经问世70多年了。

    2、  良好的家教:三个孩子,也就是本书的三位作者,后来都成了卓有成就的作家,这全归功于叶圣陶与胡墨林夫妇二人的精心教导。就像本书中一段序文所描述的那样:“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

    从中,你能看出这个家庭暖暖融融的氛围。说实话,对于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的我而言,这是特别特别羡慕的一种家庭氛围。

    3、叶圣陶先生的两个称号和为人:在社会地位方面,除了官职方面不说,一直有作家和教育家两个称号。在49年后,也任过教育部副部长之职。而且他的夫人胡墨林先生,也是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贤主妇。叶圣陶先生作为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很多他的老朋友都不同程度地反应,叶老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他的文学修养特别值得敬重。

    4、叶圣陶和胡墨林的夫妇感情:他们俩的感情非常好,也给他们的三公子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据说,叶圣陶和胡墨林结婚后,叶先生就变成了一个恋家的人。他的日记中常有这样的话:“墨不在家,便觉异样,”“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叶圣陶的朋友们都很羡慕他美满幸福的婚姻和温馨和睦的家庭。在当时的文坛,叶氏夫妇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在生活上是伴侣,在事业上是同志,相亲相爱,苦乐与共。

    就像叶老在《过去随笔》中写的那样:“我与妻结婚是由人家做媒的,结婚以前没有会过面,也不曾通过信。结婚以后两情颇投合。那时大家当教员,分散在两地,一来一往的信在半途中碰头,写信等信成为盘踞在心窝的两件大事。到现在十四年了,依然很爱好。对方怎样的好是彼此都说不出的,只觉很合适,更合适的情形不能想象,如是而已。”

    5、书中内容:以上都是背景,所以在这样的父亲和家庭教育氛围下,这本书的内容就充满了人文气息,既有三兄妹的思考,用笔也有一些共通之处:自然、冷静、幽默、通达、深刻。能感觉到,他们三兄妹是有可写之物才动笔去写的,并非一些可写可不写的卖弄之笔。所以,每篇文章,即便时隔70年,仍然非常值得阅读,经得起推敲。至于宋云彬先生评价说,文中三人的头脑太冷静了,缺乏战斗的情绪,没有能够做到所谓“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比如《乐山遇炸记》,似乎读者所感受的是一场天灾,对敌人的憎恨写得很不够。但我的观点是,这反而很真实,从他们的家境、家教氛围,能体味出,他们对政治是不甚敏感的,也非常符合三公子叶志诚的性格。文中有一句话,反而让我读了觉得他们跟父亲叶圣陶先生的关系一定很融洽,比如:“家里很为在成都的爸爸担心。然而想起他的胆量并不很大,多半会躲避的,也就跟往常一样吃午饭了。”这种举重若轻、似有似无的文风,我个人非常喜欢。

    ……

    书中可说的细节太多了,就不再多说。虽然时隔70年,相比其他很多经不起推敲的作文范例,我将来反而会推荐我的一对儿女读这本书来学习如何写作文。

    因为,我既喜欢其中的文风,也更欣赏他们的家教,这是我为人母所正努力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花萼与三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dz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