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题功能纯洁一点
刚工作的时候,学校每一年都会在醒目的位置粘贴着学校申请的课题。那时候,课题不作任何的加分项,也不会在评职称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条件。老师们只是凭着兴趣独自去做课题。虽然学校每一年都会有老师申报课题,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是不愿意参加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职称晋升的条件中把课题作为了一个条件。这个时候,猛然间学校的老师,认识的老师都有课题。老师有研究意识本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却课题多无形中成了教育的灾难。老师有课题,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交给专门的团队去运作。课题从申报、立项和结项,课题参与者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工作,只需负责掏出应该掏的费用。开始,课题的运作是极个别的几个老师,慢慢地有很多的人参与到课题商业化的过程。每一年的课题立项的数额越来越多,结题的人越来越多,拥有课题证书的老师越来越多,而教育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课题有所减少。
课题已经失去了本来的纯洁。课题已经市场化,商业化。课题结题证书没有任何的含金量,更不能代表课题证书拥有的老师的科研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