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放暑假那会,我没事可做。
有一天我的同镇同学问我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镇上的超市卖首饰,当时心情挺兴奋的,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
我和我的同学兴奋的来到了位于镇上的那家超市,超市不算太大,里面也有卖银饰的商家在里面入住,每天差不多都会有老太太来看首饰,但是往往是看得多,买的少。见到了老板娘,老板娘30岁出头,看起来是个挺精明能干的人。她告诉我俩,我们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超市的顾客发放奖券,如果哪个顾客抽到了奖,我们得努力的说服他们卖首饰,卖出去一件,从中抽取3个点。
老板娘事先把奖券发给超市的收银员,由收银员发给顾客,当然这里面的奖券都是没有任何奖的,会有人引导顾客到柜台上刮奖,为的就是不让他们事先刮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接过奖券的时候,会事先送给他们一个小礼品,也就是在我们去给他们拿礼品的时候偷偷的把奖券给换了,换成有奖的奖券,再让他们刮。结果,他们就中了一个2000元的大奖。
我们会装作成惊讶的样子,老板娘还专门把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话写下来,让我们背下来,一步步的诱导消费者去购买。
我还大概记得老板娘是这么教我们的:“我的天哪,你居然中奖了,我们今天发了一天的奖券,都没有一个人中奖,这个大奖居然让你给摊上了,你看看吧,这个柜台上的首饰你都可以选,无论选哪件,你都不会吃亏的。”
记得第一天的时候,效果还不错,老板娘为了给我们示范,亲自上阵,成功的卖出去了3套首饰。当时我们俩对老板娘的口才和演技佩服的五体投地。
记得其中中奖的是一对夫妻,他的妻子肚子鼓鼓的,老板娘一眼就看出来,把他们能够中2000元大奖的运气归为他们未出世的孩子。大概这样的人最容易受骗了,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好运气是自己的孩子带来的,而且对于任何人来说谁都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那对夫妻拿着奖券到了我们的柜台,老板娘接过奖券成功给他们换了一张有着两千元大奖的奖券,自然而然他们就中了大奖。老板娘的嘴巴惊讶成了O字形,表示一等奖中奖几率只有千分之三,在此之前从未见人中过!
这对小夫妻说想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来买。这时老板说中奖了如果当场没有购买,被视为自动放弃中奖资格。
时间如此紧迫,一步步紧逼这对夫妻下决心。
接下来该我俩上场了。
我和我的同学接着发奖卡到顾客手中,让顾客亲自到柜台刮奖结果都是“谢谢惠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这对夫妻可以相信中奖的真伪性。
果然老板娘的这招起作用了,为了让这对小夫妻可以相信珠宝的真实性,老板娘从柜台里会拿出珠宝首饰的鉴定证书让他们看。老板娘指着鉴定证书上的盖章的图案说:“看到了吗,我们这都是有鉴定机构盖章的,你拿到任何一个鉴定机构都是可以鉴定的。而且每一个鉴定证书上都有自己的编码,每一个编码都是不同的。我在心里想:“鬼才知道你是怎么伪造的呢。”
这其中还有一个吸引人重要的因素就是,可以免费换三次同等价格的首饰。
他们果然相信了,开始商量着要给自己未出世的孩子选择哪个。
老板娘借势先推荐贵的,如果不愿意接受,再转而推荐相对比较便宜的。老板娘拿出来给他们展示,还教他们鉴定玉的方法。其实珠宝店都有运用明亮灯光提升销量的小技巧,在灯光下展示着,显得极有光泽!
最终那对夫妻动心了,选择了价值2500元左右的和田玉,然后用奖券折扣掉2000,花了500多元钱,给自己未来的孩子买了下来。估计实际价格也就几十块钱。
结账的时候,老板娘拿着一个红章往收款单据上盖了一个章“贵重物品,只换不退”,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害怕消费者回来退货,利用消费者对法律的无知,让人事后后悔也没用!
第一天开张,老板就成功卖出去了好几件。
对面柜台是一家卖银饰的,销售的工作人员也是我们本地人,只要我们这边一有顾客,她就开始张望我们这边。等老板出去吃饭的空闲,柜台上就只剩下我们两个小姑娘。卖银饰的那位工作人员来到柜台上,瞅了瞅柜台里的首饰,开始和我们套近乎。“你们说,我啥时候也能中一个2000元的大奖?”我和我同学应付着但谁也没说出其中的秘密。
老板临走前特意叮嘱过我们。“无论谁过来问都不要说其中的秘密,这是属于商业秘密。”我们俩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位工作人员见从我们的嘴里套不出什么话来,悻悻的走开了。
第二天,老板决定把卖珠宝的工作完全的交给我们。
我们俩当然没有老板娘这么好的嘴皮子和演技,我们俩照着老板娘的方法做,先找好目标,盯准那些拿钱包的人,然后引导他们来到柜台,人为控制让他们中奖,尽管我俩说的天花乱坠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买。连续几天,我们一件也没有卖出去。
老板娘回来视察我们的工作,看到我们一件也没有卖出去,开始以解雇来给我们施加压力。
“如果接下来几天你们再卖不出去一件,你俩就商量商量看看谁走吧。”
老板娘的这句话对我们俩还是有一点作用的,我们俩开始照着老板娘的做法寻求目标,我们俩抓住了一个前来超市买菜的男人,本来他正一步步的跟着我们走,结果要买的时候,他去了旁边的汉堡店,不知道汉堡店老板对他说了什么,他告诉我们说不买了,临走前还骂了我们几句。
因为这件事情,我们俩的心里压力很大。突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骗人的事情。
老板娘看出来了我们俩的心事,开始忽悠我们。
“你们不要有心里压力,抽奖只是一种销售方式,我们的珠宝首饰都是真的。我们的分店在很多县城都有。”
我们俩点点头,但心里还是不太相信。
为了让超市里的人更好地配合我们,老板娘特意买来了西瓜送给了对面卖银饰的工作人员和旁边卖汉堡的夫妻俩。我们俩对老板娘的精明佩服到了极点。
没几天,超市里又来了免费照相的人,说是给免费照相,其实最后都得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的。
我注意到,他们的设备就是以3D的动态图像为背景,人站在它的前面就好像和图像里的场景融合在一起了,在我们这种小镇子里自然很吸引人,不久就排起了长长的队。
“塑封5元。我们都是小本生意。”拍照的人说道
“不是说不要钱吗?”一位大妈不乐意了。
“5元能算钱吗?你去照相馆里问问,这都得二三十呢。”
大妈不说话了,老老实实的交了钱。
转眼间,我们俩在超市已经做了半个月了,可是我们还是一件都没有卖出去。老板娘已经对我们俩彻底失望,决定解雇我俩,最终我们俩各自拿到了500元的工钱,各自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我骑着电动车,心想心里的负担终于没了,反而是舒了一口气。
回到家的那几天,我逢人就将我的打工经历告诉他们听。告诉他们千万不要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也算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自我救赎。
他们中的大多人都曾遇到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是往往是事后才发觉,他们大多也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在今年,我还注意到,在央视的315晚会上就曝光了这样类似的骗局。
那么在商场里以抽奖的方式营销的玉究竟真的假的?结果是真的但是却是价值一百元不到的劣质品。
“这种和田玉,是在整个和田玉质量中垫底的,质量是最差的。而金虽然纯度很高,但只有薄薄的一层的金箔,中间那一大块,透明的无色的,是起到了胶结作用的胶,而更重要的是,它充填了金箔与底下基底的和田玉之间的空隙,再加上它这样的成品,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工艺附加值,也没有什么设计、创意的附加值,所以市场价格是极低的。”
这是央视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专家给出的解释。
为什么骗子的手法这么简单,精明的消费者却这么容易好骗?
其实,无非就是利用了有些消费者贪小便宜、渴望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