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读的是《远处的青山》中的一篇散文,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写的《旅途杂记》。
卡夫卡描述了在隆冬时节,他乘火车去莱兴贝格城旅游,在弗里特兰特小镇看到和感受到的情景。
他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他在火车车厢里遇到的几位男性旅客的相貌和举动。
之后,他下了火车,来到了住宿的旅馆。描写了旅馆的布局以及一位女服务员来给房间取暖时与他的对话场景。
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勾勒出他们的性格。
之后,他还去了弗里特兰特城堡和公园。他跟随在两位姑娘身后走着,引起了两位姑娘的不安。穿过高耸的城堡,穿过茂密的树林以及公园的斜坡,他来到了弗里特兰特小镇。
他从冰天雪地的户外走进镇上唯一的消遣场所“皇帝面面观”参观。室内的洁净与他双脚的泥水形成了反差,尴尬的他说自己竟然忘了观察室内四周的情景。
他接着写了在室内观看幻灯片遇到的老人和观影感受。
他还记录了去一家书店买书的犹豫不决和看了三场戏剧的总体感受。
他说:
在书店的橱窗里,我看到了丢勒学会的《文学顾问》一书。决定买它,但是又改变了主意,然后又回到最初的决定,在这前思后忖中,这一天的全部时间就这样消磨在书店的橱窗前了。在我看来,书店是那样凄惨,书也是那样凄惨。只是在这儿,我才感到弗里特兰特同世界还存在着联系,但只是很微弱的联系。
卡夫卡是众人仰慕的作家,我对他充满了好奇,特别想看看他的文笔是怎样的。
在我诵读这篇散文的时候,读起来并不很顺畅,磕磕绊绊。不顺畅的原因是在于我觉得卡夫卡的语言里隐藏着稍许的别扭。
有时候,他正话反说,有时候含有自嘲、他嘲。读他的文字需要细品的感受很强烈。
他没有像我前期读的那些散文,读起来流畅。舒服(我看本文的译者是两位,估计一般人翻译他的作品并不容易)。
读他的文章必须专注。因为我稍不专注,我可能就领悟不到语言里隐藏的深意。那是卡夫卡眼里的世界。
他的思维方式是不同于常人的,或者说他更坦白地、真实地记录了当下的感受。
卡夫卡的观察和感受具有穿透力,也是不同于常人的视野。
称赞他的人很多。的确,我觉得他的思路清奇。有人夸一个人长得骨骼清奇,我觉得他的思路清奇。敢说,敢自嘲,敢他嘲。
作为作家,这一点或许就奠定了他与一般作家的不同和吸睛。
我的感受
说实话,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我就读不太懂。
比如,开头是这样的
我应该通宵达旦地写下去,我想到了那么多事情,但都是粗糙的。这对我影响多大呀,而在以往,就我记忆所及,打个叉就能避开它,这稍稍一打岔本身就足以使我高兴。
他想说啥?我没看懂。
后面读多了,我才慢慢渐入佳境。很多地方会发出会心一笑。
比如,他最后描写向警cha问路的情境。没写警察的失职而是故意为他们开脱。
一个警cha不知道工人赔偿办公室的地址,另一个警cha不知道展览会在哪里举行,第三个警cha甚至连约翰内斯胡同的位置都不知道。对此,他们的解释是他们当警cha为时不长。要问路,我得去派出所。那里有许多警cha在闲荡,大家都穿着漂亮、崭新和颜色令人吃惊的制服,因为不这样,人们在街上除了黑色的冬季大衣之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对卡夫卡了解太少,这也给了我学习和挑战的机会。
作者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