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读史可以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而理性的评判历史。
开篇作者自序:政治对学术,特别是对历史学的干预,古已有之,但是,学术特别是以真实为最高追求目标的历史学,又最忌政治和权力的干预。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之后则几乎十年一变。在社会经济方面,传统历史“静如处子″,现代又“动如脱兔″。原因是来自于西方东来的“帝国主义"推动的结果。
帝国主义的根源是扩张主义,扩张主义的动机很多:疆土,经济,政治,宗教,文化,虚荣色欲,嫉妒乃至日常的衣食住行,七情六欲。晚清的历史就是帝国主义扩张入侵的历史。首先是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大量在中国贩卖鸦片,实现了贸易的逆转,原本鸦片是作为有效的药物的,最后却逐渐成为了毒品。再次是英法联军,其后的八国联军,这些都是从海上入侵的列强。随后俄罗斯从陆路东侵,他一直是垂涎中国的领土。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的崛起,成为侵华最后起的帝国主义他们之间又互相争夺利益,互相牵制,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就仰仗这点均势又多活了十年。
通过书中更了解到清朝初期在历史上还是很厉害的朝代。清朝268年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一个朝代。论武功,它开疆拓土,四向扩张,幅员之广阔在中华民族史上是没有潜力的。论文治,则清初康雍乾三朝130余年,国泰民安。论经济,在三朝时人丁巨增民丰物阜,也不在同时的欧洲之下。学术文化中国那时更是独步全球 而至晚清以气数已尽,有无尽的内忧外患。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们只有“改朝″之才,而缺“换制″之识,前后1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它是社会改制最早的尝试。就现在的观念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缺失太多,没有正确定位,没有谋划,它只是一场农民的大暴动。
甲午战争,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
在这一节里可以看到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大人物。比如兴建了马尾水师学堂的左宗棠,有远见,有魄力而廉洁奉公的封疆大吏。兴建北洋舰队,大搞洋务运动的李鸿章。
“战争″者,“政治″之延续也。
在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条件下,各种人物还在大肆的贪污受贿,挪用军饷,享乐腐化约程度令人乍舌。刚上任的小皇帝对宫墙之外的世界原不太了解,在某些近臣的影响下,成为主战派的核心力量,他是不明白的,大清帝国宫墙之内的问题不解决,则宫墙之外的任何维新变法,都是肤浅的,治标的。
甲午海战虽败,却彰显的中华海军将士在敌强我弱战场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所领导的戊戌变法,是“分段前进"的“现代化运动″中的一小段,集中于“政治现代化″的一段。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它还是使人们认识到了,政治制度,我们的祖制要改变才能兴邦立国。
义和团,亦民亦匪的保国群众运动,扶清不成,灭洋无功,在当时的外侵枪炮的威力下,“刀枪不入″的神话是要破灭的。冥顽不化的慈禧老太太即利用了它也葬送了它。
义和团本就乌合之众甚多,真真不能堪负重任的。八国联军,各怀鬼胎的国际武装大拼盘,从护卫使馆转而进军北京,奸掳焚杀,遍地尸横,掀起一次世界文明史上的罕见浩劫。
八国联军之间彼此也矛盾太多,本不能联合,这场结盟,他们也都是为着各自的门户开放,各自的利益而只是可怜我大清帝国变为他们的鱼肉,任人宰割。
落后即挨打亘古不变。
袁世凯,对这个历史上贬损之词很多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他集枪杆与政权,谋略和机运于一身,以区区7000人的新建陆军,挤入大清帝国的政治心脏,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他曾训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现在化的警察部队,对落后无效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做了翻天覆地的大改革,废除了科举考试,另一建树便是发展科技,路矿和各种现代企业。等到武昌城内的一声炮响,袁世凯拿起了枪杆,挟“六阵精华"一时俱来,民国政局就“非袁不可 他所有的作为,也只能说他是一方奇才,尽管之前史书上我们看到的全部是对他的贬损。
辛亥革命望文生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从君主到民主这个转型期的开始。
狭义的辛亥革命,则是这个"开始的结束"。
我所知的清朝历史仅限于中学课本上所学,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众多的丧权辱国条约,就这些条约也说明大清国已经进入灭亡期,新的政治,新的国家即将出现,为此许多人要付出生命和鲜血。
历史长河永远向前奔流。
2018年7月4日 11:3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