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的守护天使,我一生的温馨归宿。母亲学历不高,却不断求知;身处贫穷,却乐善好施;历经坎坷,却心怀希望,培育我。
母亲是美德与智慧的化身,她在困苦中表现出的坚韧的品性深深影响着我,她教我人生的道理,给我前进的动力与勇气,与我一同体验世间的悲欢离合。
母亲今年五十多岁了,她出生在封建偏远的农村,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父亲结婚,婚后才发现父亲一身的毛病:懒且固执,家里家外的活都是母亲与奶奶张罗。父亲成天睡觉,不问家事,脾气古怪,与家人、邻居合不来。
母亲当时想离婚,外公外婆顾及颜面不允许,母亲只得忍着,身心俱惫。我两三岁时,因父亲的缘故,母亲曾想寻短见,但想到邻居家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孩悲惨的经历(女孩的母亲赌气自杀了,女孩父亲不疼女孩,还和新娶的妻子处处刁难她),心想如果她离世了,我会一生缺少母爱,没有人会疼爱我,就打消了那个念头。
母亲虽出生在农村,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但她的视野并没局限在农村,她期望我能读书成才,考上大学,有自己光明的未来。她每天坚持读书,给我讲古老的传说故事,教我识字。小的时候,我记性好,母亲偶然间教我的知识,我能长久记住,比如,母亲教我邻居家的一幅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我当时记住了,后来再次见到,仍能当即读出。
母亲想在我七岁时送我上学,父亲不同意,说他自己教,母亲问他能不能使我上大学,他说可以教到高中,母亲又问能不能使我上大学,他不再言语。母亲彻底绝望了,父亲的吝啬与愚昧使她失去了留在老家的最后一线希望,她不想看到我因为父亲的缘故以后在无知与贫困中挣扎。
只为此,她毅然决然地与父亲离婚了,带我走出老家,送我上学。她曾说过使我至今想起仍潸然泪下的话:“我为了你,家都可以不要。你可要争气读书啊!”从小我就被妈妈教育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后来的求学生涯中,母亲经常给我讲名人励志读书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以及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我深受启发,努力学习,不负所望,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
母亲不仅在学业上督促我刻苦勤学,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劝导我宽容大度,并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她温声细语地说话,从不高声说话,邻居、亲人有困难求助或者母亲得知他们生活有困难,就会及时施惠。有一天,放学后,我因为同学不小心撕了我的本子而发火,让她赔,她赔了一个小本子,我不解气,仍为难她。母亲因我放学不回家,找到学校教室,见我这般刁难同学,立马阻止了我,教导我要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从此,我改掉了蛮横的坏脾气。
小学四年级时,母亲为了我以后的学费、生活费,不得不出外打工,而把我寄养在二姨家。二姨家有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在她家,我有时会和他们以及二姨有小摩擦、小误会,有种寄人篱下的悲苦之情,像林黛玉一样忧郁神伤,却又无人可诉说。那时读到鲁迅的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感到心灵在忍耐中已死,哀叹甚至抱怨母亲不在身边,夜夜哭泣。
后来母亲来信了,在信中,她说她一个人在外很想念我,每天挣扎在生活的边缘,但为了我以后的发展,她不得不在外挣钱。她告诫我凡事都听二姨二姨夫的,盼望着我能好好学习,以后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像她那样为了挣钱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后来我才知道,一次她在出外的火车上,见到一个母亲给她女儿鸡腿吃的情景,心想她不能给我那样的幸福,悲不自胜,哭了一路。她在大城市给人家当保姆,过年了想回家看我,却因东家不同意,不得不在那家忍气吞声,大年夜独自垂泪。
我才明白,当初我是多么不懂事,不理解母亲,她为了我将来的幸福,忍得一时分离的苦痛,忍得我不解的抱怨,独自承受漂泊异乡的凄苦。
多少年后,当我读到高尔基的名言:“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不禁悲从中来:这么多年来艰辛的求学之路其实来之不易而又充满意义,这归功于母亲的含辛茹苦与无私奉献。
我想:这正是中国乃至世界无数母亲的美德所在——她们因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不愿自己的儿女重蹈后尘,默默奉献以促进儿女的发展,间接推动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这是母亲的恩德与心愿,譬如漫漫黑夜中浩瀚无边、璀璨夺目的星海,是那么的伟大与崇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