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敏
石榴乐学联合创始人
学校:美国〡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
坐标:中国〡北京
行业:教育
"
文| Apeach
图| 杨敏及网络
编辑| Lily
你是下面的哪一类人?
第一,在三线及以后小城市,家庭平常天赋平常;
第二,在北上广深,生活富裕,成绩尚可,可选择机会太多而懵懂;
第三,正在发愁出国择校则专业,在前途和爱好之间犹豫不决;
第四,留学归来,看到家乡与国外巨大差距,一腔热血难以施展;
管你属于哪一类,今天的故事,或许能帮助你看到前进的方向。
向上,是她的路径
从北大毕业后,杨敏顺利进入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正是这段时间的教师经验,让她对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了解,也更加看到了我国教育的“贫富差距”。后来经同学介绍,杨敏进入一家当时全新的留学机构从事留学申请后期服务。当时正赶上08、09年的留学大潮,机构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作为最初的核心成员,杨敏老师在留学领域也算得上是被信任的“元老级”人物。
几年的留学申请经验在为她带来名利的同时,也点燃了她对国外教育的向往。2012年,杨敏顺利申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也是在这里,杨敏接触到了更加多元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
“纽约的国际化程度是相当高的,而且跟国内不同,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很多都是已经工作了的、在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经验的人,跟他们的交流让我更加能体会和理解一些教育现象,哥大几年我的收获是巨大的。”
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学校,国际化交流,这样的跨文化体验是她在国内难以体验到的,而杨敏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留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正因为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她被世界银行的华盛顿总部聘为顾问,毕业后更是参与管理纽约市政府的青年发展项目。
2016年,由于家庭原因,杨敏回到祖国,再次从事留学咨询工作至今。
将近半个小时的交流,长达十二年的教育工作被杨敏老师用及其轻松的语气讲了出来,她的人生可谓是一路向上的,没有耽于现状,没有沉于享乐,她说“我的家庭也不是大富大贵的,我的学业和工作都是靠着自己拼命努力完成的”,她说“我们不能说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但阶梯状的向上是我实践过正确的,我也希望我的学生选择这样的道路”。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始终坚持,始终奋斗;也没有谁的失败是持续的,老天也从来都不会让人过得不好,再低的地方也会有向上的阶梯,而努力则是让人持续攀登的唯一资本;更没有谁的付出和向上是徒劳的,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日后奠基,所以“一定要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才好”。
向善,是她的选择
回国后,由于理念的不同,杨敏离开了之前所属的留学机构,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三年来,从最初单一的高端英美名校申请,到针对平民化家庭的普惠化、强性价比申请,从以拓展视野为目的的短期研学,到针对研究生设计的利于就业的短平快留学,从清北体验营到美高留学后监护,从单一文书到全程参与,杨敏的事业蓝图在不断拓展,而她的身份也在“教育者”基础上增加了“商人”。
“教育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始终抱有一颗最纯粹的老师的心去确定自己机构的大方向,能不能在‘向善’的前提下为自己和公司带来价值,我只能保证说,我们始终以教育导向为目的。”
两个身份的叠加对投机者来说是负担,但对向善者而言是机会。作为创办者和主导者,她能够更加主动的选择机构发展的方向和服务内容,让更多人接触到中国顶尖学府,让更多家庭有能力让孩子接受国外更好的教育,让学生留学后更快找到人生方向,让留学不再是小部分人的捷径,而是更多人的有效选择。
“比起创业者,我更喜欢‘杨敏老师’这个称呼,这可能也是更多人愿意选择我来规划的原因,比起利益价值,我更愿意带给他们的是一种‘美的体验’,不是直接主导他们的学校专业选择,而是根据他们的信息和爱好促进他们自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更像是引路人。”
做规划师容易,趋利避害,找到最便捷最有回报的道路简单复制即可,这恐怕也是很多留学机构在做的事情。做老师却很难,这是一个心和心的交流过程,学生的人生和选择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什么,想做什么,犹豫什么,担心什么,都需要老师一点点沟通和引导,而这正是杨敏坚持并乐于去做的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够有价值。
改变,是她的信念
留学期间,杨敏曾在非营利性机构工作过,也曾经研究过美国社会下层人员的教育状况,加上国内的教学经验,她对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信息的商业化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其实公平并不是某个机构或者某个阶段努力的结果,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长久的支持,就像我们都知道信息商业化是不利于教育的,但谁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把它完全公益化,不然一些公司还要不要活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改变,力量都是累加的,我特别有信心。”
改变,我认为它是社会发展中最好的动词,逐渐改掉那些不合理的存在,逐渐变成人们心中最理想的状态,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都该有信心——我们能看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信息的共享,能看到国家正试图让更好的资源走进乡村走进大山,能看到越来越多公益机构积极履行着职责。
“我的学生们带着期待出去,又带着热血回来,我很开心他们愿意选择回国发展,我也相信这个时代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好。”
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在看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这也本该是人文工作者的特质,始终充满信心,始终饱含热情,用小部分人的努力感染更多的人,就像是一团火,哪怕星星点点,也足以燎原。
找到答案了吗?
第一类,别怕,已经有了很多人在尽量让教育迈向公平,你们要做的只是不断努力;
第二类,别急,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遵从内心,不浪费机会,然后顺着阶梯向上;
第三类,别慌,理想和前途从来都不是不可共存关系,只要心中有梦,在哪块领域都能实现;
第四类,别怂,你看有这么多前辈正在努力,从心去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