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找到这本书了,叫《养育女孩》,它的作者是《养育男孩》的那个作者,叫作史蒂夫·比达尔夫。
这本书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养育女孩跟养育男孩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养育女孩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工程,需要从头到尾重新开始学习和设计。你看看这个封面,看完让人多么希望拥有一个女儿,对吧?
这本书在开篇给了我们描绘了一个特别棒的愿景,就是当你能够真的好好养育一个女孩成长,最后所要达到的那个状态是什么呢?我们读一下作者的原话。作者说最终你要实现的状况就是,“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所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实际上就等于培养出了一个新的家庭。所以女人对这个世界真的特别地重要。
那么女孩跟男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这个是从生理上就不一样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慧,就是更早的大脑成熟。在她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比男孩的大脑早成熟了几周,她们从小学各种东西都比男孩快,领先基本上6到12个月。所以你们记得吗?小学的时候,班上成绩第一、第二的好像都是女生,因为她们很厉害。在大概17岁的时候,这个女孩的大脑就基本上完全成熟了,而男孩子大脑成熟要到20岁,中间要差3年的时间。所以这是女孩和男孩大脑发育的不同。
这本书的开篇先讲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两个17岁的姑娘,一个叫作凯茜,一个叫作吉纳维芙。这个凯茜在14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舞会,喝了酒就和一个学长发生了性关系。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她发现那个男孩根本就不爱她。那个男孩还在别人面前嘲笑她,说占她便宜的那种感觉,这个女孩就很生气。从此以后她开始自暴自弃,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妖艳,在学校里边经常用性感的姿态出现,甚至开始勾引别的男生。到了17岁的时候,她已经和7个男生发生过性关系,而且酗酒。有了酗酒的这个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时候她的父母才发现说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了,然后带她去接受心理咨询。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女孩吉娜维芙,也有男孩追她,跟她谈恋爱,后来这个男孩就希望能够跟她有进一步的身体的接触。她想了想拒绝了,拒绝之后回家,她跟她的妈妈商量了这件事,说了她的想法。她的妈妈并没有惊讶或者是发脾气骂她,她的妈妈就问她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跟她一起来分析、判断这件事情。
最后她们决定不能够发生性关系。然后她跟那个男孩讲了这件事情,并且控制了所有约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后来他们俩因此而分手了,分手之后这个女孩确实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男孩也曾经回来找过她复合,但是这个女孩想了想,还是拒绝了那个男孩的要求,她的人生得到了成长。
这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你会发现这里边发挥作用最大的一定是父母。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把一个孩子培养得像吉纳维芙这样有独立的见解,并且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来讨论问题,而不是像凯茜那样,没有父母的关爱,一切全靠自己的摸索,并且最后觉得只有自己的身体才能够取悦于异性。这都是在女性成长的过程当中最危险的几个问题。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讲,女孩的成长被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2岁,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她的安全感。第二个阶段是2-5岁,这时候最需要培养的是探索世界的乐趣,她有没有好奇心,她对这个世界有没有探索的欲望。第三个阶段是5-10岁,在这个时候她已经上小学了,这时候要帮助她去培养如何与别人交往,她和别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怎么样选择朋友,怎么样跟别人处理人际关系。
等10-14岁的时候,你看着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这时候你需要帮助她来探索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我,找到什么是心中最想要的那个快乐。就是我们英文经常讲的一句叫follow your heart,跟着你的心。但是你的心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活到三四十岁才开始问这个问题,说我心中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她在10-14岁的时候,你就可以跟她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就是14-18岁,西方的家庭18岁以后基本上你得自己为自己负责了。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讲,很多父母一直管到她结婚,这个是有问题的。你应该让孩子在18岁以后,在她独立出去上大学的时候,就让她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因为你不可能天天跟在她身边,那个会出很大的乱子。所以14-18岁的时候,她开始踏入成人的世界,这时候你要让她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过往的经历负责。
这就是一个女孩子成长的五个阶段,咱们接下来一个一个看。咱们首先看0-2岁的时候。这时候是婴儿的状态,她是不太会自己安抚自己的。所以婴儿经常会表现的就是哭、叫,自己乱扒拉、哼唧等等,这种都是在寻求别人对自己的安慰。因为你知道你作为一个成人,你有各种安慰自己的通道,甚至你可以抚摸抚摸自己,你可以拍一拍,你可以揉一揉,你可以自己安慰自己。但是婴儿她没有这些能力,所以她只能这样叫。
当她这样叫的时候,我见过很多家里边说不要抱,越抱越糟糕,越抱她就叫得越厉害。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她叫的时候她一定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回应,尤其这时候妈妈的声音是很重要的。妈妈说:“宝贝怎么啦?妈妈来了。”只要她一听到这个声音,她的情绪就会舒缓。你注意,这时候她的大脑当中就建立了一个压力放松的通道,这个压力放松的通道将会成为她这一生当中释放压力的一个方法。
所以在她婴儿期的时候,她学会了放松压力。她的大脑当中建立了压力放松的通道,她知道有人会帮她,有人会爱她,她才能够建立安全感。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一定要观察,并且给予她足够的回应。这时候妈妈要做的是关爱她,然后安抚她的情绪。
妈妈在孩子婴儿期的时候,如果经常抓狂,如果经常发飙,在家里跟爸爸大喊大叫,你千万不要以为躺在旁边的那个孩子听不到。躺在旁边的那个孩子会非常明确地感知到焦虑,知道妈妈现在抓狂了,妈妈现在管不了她了,她会从妈妈那学会这种焦虑,她有可能会哭闹得更厉害。所以你发现,凡是妈妈喜欢焦虑的,妈妈有抑郁状况的,家里边孩子的哭闹就会更严重。有人说是因为孩子哭闹太严重,所以导致妈妈焦虑,但事实上反过来你会发现,妈妈的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才是更大。
所以妈妈一定要主静,然后抚慰孩子,保持自己的情绪正常、健康,不要轻易地抓狂,你就要尽量地做到自己情绪舒缓。
爸爸在这时候能够做什么呢?在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里边最大的那个人就是爸爸,就是个头最大的,所以孩子其实挺怕他的,孩子就会观察说这个人到底对我是有威胁还是有帮助。当她发现这个爸爸其实挺温和的,还跟她开玩笑,跟她玩的时候,她就一下子放松下来了。
作者特别痛恨那些早教班,说早教班什么样子呢?父母把孩子送去了,父母都不脱鞋,就坐在外面的一个小凳子上,拿着手机或者拿本书在那儿看。把孩子扔进去,让孩子跟别的小朋友爬、玩球,那些早教老师在那儿拍手什么的,他说这是完全错误的方法。因为孩子这时候需要的根本不是别人,孩子需要的也不是那些塑料球,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你干吗坐在外头拿着手机在那儿看?你应该陪着孩子玩才对。
而且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她其实对别的孩子也不太感兴趣。我们经常说多找几个孩子一块儿玩,那是在三岁以后,孩子才可能慢慢地开始对别的孩子感兴趣。但是在小时候,她没有任何的兴趣。所以不要把孩子扔给早教班,也不需要让她在那个时候就学会音乐的天赋、画画的天赋,根本不需要。就是父母陪着她玩,帮助她建立安全感,这是0-2岁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各位做对了吗?
2-5岁的时候,孩子要开始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了。有很多人给女儿买玩具买芭比娃娃、买那种小屋子去装饰。其实没有必要过早地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很多女孩也可以成为科学家。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让孩子自己来挑玩具,有时候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积木,买一些需要动手的东西,去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把它扼杀掉了。
其实对孩子来讲,最好的玩具是一些小纸盒、蜡笔、颜料,不会伤害到她的一些棉花等东西。这里边我特别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窗边的小豆豆》。那本书是日本的经典育儿书籍,它讲的是黑柳彻子这个没人要的小孩的故事。她们家特别苦恼。她到哪个幼儿园,园长都把她赶走,说你们家这个孩子我实在教不了,她太调皮了,我们完全搞不定她。
后来她终于到了那本书里边那个幼儿园——巴学园。那个校长就给他们充分玩的空间,让他们穿最脏的衣服来上学,随便玩,玩的玩具没有任何一样是买来的。那些全是捡来的,到处捡来的东西给孩子们玩。结果玩得这些孩子们都特别棒,长大以后也都很成功,所以这个就是要让孩子去玩那些创造性的东西。给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玩就好了,不需要让她干干净净的。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不需要太美。有很多妈妈自己很爱美,所以就说我得要个女儿,要个女儿干吗?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定给她穿这个穿那个,弄得特别好看。当你给孩子弄得特别好看以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会束手束脚。因为妈妈会说这么好看的衣服你瞎搞,你搞烂了、搞脏了怎么办?孩子就什么都不敢试了,这时候她的创造力会受到大幅地扼杀。
而且还记得我们讲的《母爱的羁绊》那本书吗?当一个母亲只是重视孩子的外表,特别希望孩子漂亮,外形要好看,而根本不管她舒适不舒适,玩得开心不开心的时候,自恋型的妈妈就开始出现了,这个孩子就开始被妈妈控制。这会埋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母女之间的隐患。甚至有很多人把儿子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真的不建议这样。对孩子来讲穿什么衣服合适呢?舒服的,爬来爬去都没问题的,弄脏点也不要紧的,让她玩得很开心的,甚至能够起来就能练武术的。这种衣服对孩子来讲是合适,所以不需要让她在那个时候就变得那么美。
如果一个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身材,听到别人说减肥等东西的话,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心里会有很多的负担。而且她会天然地有一种理念,说女人不就是要美一点吗?你会让她减少自己人格的独立性。所以不要过早地太美。
在2-5岁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去建立规矩和方法,就是我们得帮她建立边界。比如说有的爸妈说我们让孩子放任,就让她开心地玩,不要管她太多。不对,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你会发现她根本无视别人的存在,她吃饭的时候可以满桌挑自己想吃的全拿走,然后跟别人根本不打招呼,饭菜一上桌,大人还没坐,就先把好吃的吃掉了。或者在任何地方可以大声地说话,什么东西都敢拿脚踢。这是不行的,这叫作没有规矩。
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要参考那本书,就是咱们之前讲过很多次的,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来一步一步帮助孩子去建立这个规范。让孩子知道你不能随便地打人,你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你不能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这种地方你影响到别人了。让她建立这个框架,这是2-5岁的时候,她开始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给她创造一些能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的环境。这个时候还是玩最重要。
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让孩子这时候去学学钢琴?去学学画画?这个作者的建议是没必要。不用去学习什么钢琴和画画,晚点学都来得及,这时候还是让她跟父母在一起玩会更重要。
到了5-6岁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开始对别的孩子感兴趣了。她会觉得有几个玩伴在一起很有意思,因为她已经上幼儿园,开始准备上小学了。这个时候,5-10岁的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教她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女孩子跟男孩子的交友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讲男孩子是属狗的,狗脸儿,刚生气过一会儿又好了,这都很正常。我的儿子嘟嘟经常跟别人打架,打完了以后过一会儿又好得不得了。男孩子就是这样。
但是女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确实就是很敏感,她会真的生气,然后就是讨厌她,不理她好几天。这时候父母要不要介入呢?其实要视情况而定,最好是不要过早地介入,要看到孩子需要帮助,孩子要找你,她为此烦恼了,这时候你可以跟她讨论这件事情。
用到的方法更多的就是情感引导的方法,我们讲过《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还有辅导的方法,我们讲过《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如何帮助她去了解他人的感受是什么?考虑这样做另一个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还记得我们讲的课程里边,说要教孩子知道这么多的词汇:后来、如果、会怎么样。让她去联想这样的结果,帮助她学会一些最基本的与她人相处的方法。
在这里边作者推荐了七个工具是特别重要的。第一个是友好,Friendship,你要能够对别人表现出友好。所以也是要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告诉她说这个就叫作友好。比如说人和人见面了要握手,人和人再见的时候要再见,这叫作友好。当孩子表现出友好的时候,你要告诉她说你学会了友好,所以第一个词叫友好。
第二个叫作Share,就是分享,帮助孩子分享。当她做出了分享的行为的时候,你要告诉她说你这个行为就叫作分享,而不是替孩子去做分享的事,你要引导她做并且帮她强化这个行为。所以第二个词叫分享。
第三个是同理心。动画片里演到光头强被熊大打了,这时候你要问她说,你觉得光头强现在是什么感觉?要让她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最常犯的错误是,我们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说“起来,起来,不疼,勇敢点,你要坚强”。你怎么知道不疼呢?所以当你经常地这样忽略孩子的感受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会忽略别人的感受。她把别人打了,她也没觉得疼。因为她没觉得疼,所以她没有同理心。所以第三个词是同理心。
第四个叫控制攻击性,不要动不动就伸手打人。我见过有的孩子是说两句话就“砰”一拳,有的父母会觉得蛮开心的,说你看这家伙真这么大劲儿。因为他的孩子没吃亏,他觉得这孩子打人劲儿特大,他只看到了孩子的优点。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攻击性行为如果太多,如果不加控制的话,长大了以后她就会更加容易伤害到别人。所以你需要告诉她说这是不行的,no,不要用攻击的方法来控制别人。
第五个就是要学会道歉。学会跟别人说对不起,学会真诚地对别人说对不起,因为你做错了事,所以你要向她说对不起,这跟同理心可以连在一起学。
第六个就是要理解情绪,就是我们说的反映情感。比如说“妈妈知道你真的很难过”,“妈妈知道你真的很伤心”。我记得在嘟嘟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哭得特别伤心,他特别委屈,就哭得很难过。后来我就问他,我说嘟嘟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呢?他说,我不告诉你。我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他说,我不能说。我说爸爸并没有生气,你跟爸爸说说,你到底为什么哭得这么难过?他说,我如果说出来我觉得你肯定就要气死了。他不愿意说,后来我就猜,我说你是不是觉得爸爸不爱你了?他“哇”地一下就哭了,他说对。这就叫作理解了对方的情绪。
后来我就说,你看你说,说出来这句话,爸爸就一定会气死了,那就证明你知道爸爸是爱你的,对吗?跟他讨论这样的问题,他慢慢地就好了。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别人情绪的这个能力是怎么来的呢?是从父母那里来的,父母要首先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所以反映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交的方法。
甚至你长大了以后,你跟你的同事相处的时候,你也要能够学会说“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难过”,“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难堪”,“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很难做”,这种话只要一说出来,其实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后一个就是你要让孩子知道她到底可以信任谁,她到底可以跟谁在一起玩。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这很重要。比如说有个男孩老欺负她,这时候你可以问她说,你真的喜欢跟他在一起做朋友吗?如果他真的让你很不愉快,你是可以选择不跟他做朋友的,你只跟他做同学就好了。让孩子知道人生是可以有取舍的。
所以这七个工具能够让孩子知道怎么样和他人相处,在5-10岁的时候,如果孩子学会了这些东西,她的社交能力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妈妈是非常重要的榜样。妈妈一定要能够在孩子5-10岁的时候,自己表现出来,善于用这七种方法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妈妈对女孩的影响跟对男孩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如果妈妈表现不好,如果妈妈整天控制她,妈妈整天威胁她,妈妈整天说那些伤人心的话,这个男孩可能就关闭了和妈妈的通道。他就忽略妈妈了,他就觉得我就不跟你说了。所以你见到很多男孩对妈妈的方式是忽略,你说什么我假装没听见一样。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这当然也很伤人心,但是它是男孩的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他能够把自己保护起来,不再被你烦,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女孩不一样,女孩遇到这种控制性很强的妈妈,她会变得更加讨好这个妈妈,她会尽量地去满足妈妈的要求。一次一次地满足妈妈的要求,这个妈妈还是得不到满足,反过来就对这个女孩控制得更严重,女孩就会更内疚。你猜结果会怎样呢?结果要么这个女孩变得完全跟你不一样,整天去讨好别人,这让人受不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她会变得跟你一样,她也会天天讽刺、挖苦、要求别人,总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别人非常苛刻。这个跟我们讲的《母爱的羁绊》几乎一模一样,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没有看过那本书,因为那本书并不是一本销量很大的书。但是这两本书写的原理是几乎相通的,一模一样。所以妈妈对女孩的伤害会比对男孩的伤害大,原因就在于这儿,因为女孩子会更多地取悦于自己的妈妈。这个是我们说5-10岁时与他人相处的一些方法和目标。
到10-14岁的时候,这个女孩已经长很大了。你看现在女孩子长得很高,所以你觉得她已经长那么大了,懂事了,能自己上学、自己放学,我终于可以放手了,对吗?不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手,为什么呢?因为在10-14岁的时候,更需要你对她的关心。这个女孩子看起来长大了,但她的内心还是一个孩子的内心。这时候你需要帮助她发现自己的内心,你需要帮助她找到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一句名言。什么叫“装满一桶水”?就是我们告诉孩子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去做这个,你去做那个,这叫作“装满一桶水”。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最多能变成你所设定的那桶水,而且晃一晃就洒出来了。但“教育是点燃一把火”,是让这个孩子燃烧起来。
那天有一个会员咨询我说,她的孩子上大概高二还是高三,学习上会有一些问题,虽然学得也还不错,但是还是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妈妈就整天焦虑说,怎么才能让她学得更好呢?后来我就给她一个建议,我说帮她树立理想。
咱们的孩子上到初中、高中,基本上理想就被打击掉了。大家的理想就是别跟我谈理想,我只要高考,我只要成绩考得好,别的事都不重要。因为父母就不谈理想,父母谈的就是高考,就是成绩。孩子一说自己的理想,你猜父母怎么说?我听过很多父母这样讲:你成绩那么差,你还想什么那玩意儿,你成绩那么差,你根本就做不到。父母总是讽刺挖苦,觉得我挖苦你,你就能学得好了。各位,这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
什么叫点燃她心中的那把火呢?就是你要让孩子知道她无所不能,如果她想做什么事的话,她就一定能够做得到。她如果有理想的话,她一定能够实现,而且爸爸妈妈会帮助她去实现它。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说,孩子心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火种,把这三个火种点燃,这就是在10-14岁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第一个就是天赋。发现自己身上的天赋,并且把它发扬光大,这是一个火种。把她的这个天赋帮她发掘出来,然后告诉她在这一点上真的好厉害,她跟别人不一样,t可以努力地发展。
第二个是性格。这个孩子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是她的性格跟别人不同,她的情商特别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火种。
第三个火种是责任感。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决定要去关心这个地球,她决定为未来的世界做一些规划,这就是责任。所以你看哈佛大学在收录这些学生的时候,都会要求他们提交自己的社会实践报告,说自己做了哪些社会工作。他们就喜欢招那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孩子。像嘟嘟现在就有一个责任,他说要研究天文学,需要探索更远的星空。我就去点燃他这个梦想。
什么叫作帮助孩子发现她内心的感受呢?就是我们经常讲到“良知”这个词。我们在讲一本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说每个人内心当中真的是有一个良知在的。这个良知是什么呢?不是辩解的借口,不是为自己做坏事所找的借口,而是你心中其实是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不对的。
你比如说强盗和小偷也讨厌别人叫他强盗和小偷,这句话是王阳明说的,这不是我发明的,我说不了这么高级的话。他说那人虽然是强盗和小偷,你看他无恶不作,他经常杀别人,他根本不觉得偷盗、杀人是什么坏事,我们以为这人肯定没有良知。但是你当他的面,你叫他一声强盗,他会杀了你,为什么呢?他不喜欢你叫他强盗。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的内心当中其实是有一个自己的声音在的,就是你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在的。
这个时候,10-14岁之后你要开始跟孩子来对话。比如说看了文学作品,要来讨论这些人物的性格,这些人物的想法。如果你是这些人物,你会怎么做?你的内心会怎样?真的让孩子去感受自己内心会怎么想。当一个人能够学会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时候,她才真的找到了自我。
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人格分裂。禅宗里边经常讲的“主人翁何在”,其实就是说现在控制你的,到底是你自己,你自己的良知,还是外在的那个情绪。我们很多人天天生活在被情绪的控制当中,而不是自己的良知在控制自己的行为。
西方心理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义,什么叫“我”,我是我的观察者。在10-14岁你可以跟孩子讨论这些哲学问题,让孩子知道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你自己觉得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变得跟别人都差不多。你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数学成绩是0,你觉得这孩子这辈子还行吗?很多家长会很担心,说那怎么办呢?数学成绩是0,给她请家教,非得把数学补上来。但是我告诉你,未必一个人数学很差就一定不行,你要问问她内心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一个人内心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时候要给孩子找一个她内心的榜样。什么是她内心的榜样呢?如果父母能够成为她的榜样,那当然最好。对女孩来讲,妈妈是榜样最好。
对女孩子来讲,最好找到一个女性的榜样。这个女性的榜样,如果妈妈做不到的话,妈妈经常会抓狂,脾气会大,那也没关系,也不要难过。在周围的人群当中找,比如说有一个姑妈,有一个阿姨,有一个妈妈的同事,这些人能够成为这个孩子心中的榜样也可以。
这个人要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就是这个榜样能够很好地处理情绪问题,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波澜。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她给孩子能够提出有益的价值和建议。这个人的视野也很宽阔,能够让孩子看到外部的世界。
我觉得我在很多孩子的生活当中干过这样的事,也就是一两次的接触,我会跟这个孩子讲,我说实际上成绩那些事对你来讲小菜一碟,因为我们的大脑解决的那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你现在要树立自信,我告诉你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将来你可以看到什么。让孩子感受到她的生活根本不是局限在这个校园当中的,校园只是一个阶段,未来的世界很广阔,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马上学习状态就变化了。我见过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发生了改变。
北京有一个孩子考上了哈佛大学,这个孩子是我的一个朋友辅导过的。我这个朋友叫朱浩东先生,他是一个教授,过两天我会请他给咱们讲一本书,大家可以期待。他是我见过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他在日本当了30年教授,所以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但是他在日本很有名。他出国之前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他的老师是季羡林和周一良,是这些大师把他送到国外去的。
我就问他说你怎么影响这个邻居的女孩考上哈佛大学的呢?他说他经常跟她喝下午茶。女孩的家长知道隔壁住了一个大教授,是一个懂教育学的大教授,所以就经常请这个教授一块儿出去喝英式下午茶。他说,比如说,我跟这个女孩在喝英式下午茶的时候,我就会跟她聊这个下午茶的来历。这个英式下午茶到底是怎么回事?外国人所说的茶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英式红茶会引发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人为什么会为了这个茶和英国人打仗?他没有跟她讲一定要上哈佛,哈佛多棒等等,他只需要跟她讲讲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这个女孩子就会对这些事情充满兴趣。他告诉她说哈佛大学旁边有一个茶馆,那个真的非常棒,我特别喜欢在那里喝茶。
我跟朱教授聊天,我都觉得特别有那种想好好学习的冲动。就是因为他给你描述的整个世界,让你觉得你哪儿都能去,而且每个地方都有特别美好的东西等着你。这样一来,你根本不需要管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天天在自己努力,努力要达到哈佛大学的要求。她要写论文,她要参加社会活动,她要为社会负责,组织各种东西,后来她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录取美国的孩子会多一点,录取海外的学生本来就少,录取华人就更少了。哈佛大学甄选委员会的人会说,我们录取的每一个中国孩子,在我们看来几乎都是完美的。因为他们可选择的那个空间真的太大了,那么多人想上哈佛。
所以给孩子找一个榜样,给女孩子找一个女性的榜样。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是10-14岁需要做的事。
到了14-18岁的时候,可能你觉得这个孩子离你疏远了,她的身材也已经开始像一个成人了。她的身边有一群闺蜜特别亲密,她们整天一起出去玩。那是不是爸爸妈妈可以放手了呢?作者的建议是,这时候最关键,这时候要管得更严,因为她可能会接触到性的风险。让孩子过早地介成人的世界当中,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
所以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手,你需要跟孩子订立规矩。为什么呢?孩子看起来长大了,但她的大脑皮质还没有完成成长,她还是一个孩子,她需要的依然是父母。所以这时候你跟她订立规矩,反倒能够帮到她。比如说晚上几点钟一定要回家,什么样的party(派对)是不能够去参加的,穿衣服要注意什么样的尺度,这些东西都是父母要跟孩子做规定的。跟女孩子要做这样的规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她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了,让她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她的生活。这里边有一个特别极端的案例,就是有一个女孩子大概就是十七八岁,她放学的时候跟一个同学走出来,看到人行道是绿灯了,她就走过去,这时有一个司机开车就把女孩撞飞了,她浑身重伤,开始治疗。治疗康复了以后,这个女孩产生了很强的应激心理障碍症。因为经过了大的车祸以后,她就很紧张,她每次见到马路她就发抖,她都不敢过去。
这种情况很常见。我遇到过车祸,所以能够完全理解。我在经历过车祸之后,坐在车上都害怕。只要一坐在车上,看着那辆车以那么快的速度在跑,我就很紧张。哪怕人家只跑了80迈,我都觉得好快,都受不了。这就是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症。这个女孩就特别紧张,因为那个车祸很严重,导致她很紧张,甚至没法上学,后来她就去看心理医生。她爸妈的办法就是安慰她,然后责怪那个司机。这个孩子就好不了,就一直这样发抖。
后来那个心理医生就问她说,这件事情你有责任吗?这个女孩说我没有责任。医生说责任在谁?她说责任在那个司机,那个司机闯红灯才把我撞到的,所以不是我的错,是他的错,他闯红灯撞了我。然后这个心理医生问,你真的觉得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这个女孩突然想,我当时没有往两边看,我就觉得有绿灯就可以了,我没有想过要观察。这个医生讲,这就是责任。所以你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你要知道虽然更多的过错在那个司机,但是我们自己要懂得照顾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懂得过马路的时候要两边看,这是对自己的保护,这也是你的责任。
这件事情之后竟然把这个女孩治好了,当这个女孩意识到自身有这样的责任的时候,反倒她的心里放下了,她觉得我以后会注意的,这就叫作成长。虽然这个经验非常惨痛,但这个就叫作成长。
在14-18岁的时候,孩子会面临特别多的挫折,特别多人际关系的矛盾,特别多学业上的障碍。这时候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她的责任是什么,当她能够感受到责任感的时候,她才能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所以在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管得相当多的父亲,你看他跟管男孩不一样,他管男孩的方法和管女孩的方法真的差别挺大的。他对女孩就是我们古代人所说的掌上明珠的那种感觉,就是要时刻呵护、时刻管理、时刻监督、时刻做榜样。
在女孩的成长当中,还有男孩子所不具备的叫五大危险区,哪五大危险区呢?第一个危险区就是不要过早地性感。不要让孩子十五六岁、十四五岁就开始学会打扮,学会涂脂抹粉,穿体现身材的衣服等等。
很多父母会觉得这多美、多漂亮,但你知道这时候你把孩子的价值观引向了何处?孩子会觉得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容貌。越来越多的孩子现在觉得女人最重要的是这个,所以拿了大量的钱去做整形、做微整,让相貌变得更好。不是说不可以做微整、不可以做整形,你可以让自己变得美一点,但这个绝对不是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东西。
当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是这个的时候,她的这辈子都会是乞讨的状态,她会永远依赖别人。所以怎么样能够不让孩子过早地性感呢?就是父母在家里也要做好榜样。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总是那么在意外貌,当一个妈妈过分地在意外貌的时候,女儿自然就会学会外貌是很重要的。让孩子交友的时候也要多去跟一些朴素的女孩子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攀比,说谁用了什么样的唇膏,谁穿了什么样的高跟鞋等等。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就是阻止坏女孩。大家知道,在校园凌虐事件当中,女孩子的比例特别高,你们经常见到那些打人的女孩,脱掉同学的衣服打。很多成人不能理解,说这都是女孩子,怎么会这样呢?那里边有很多是以富家子弟为主的。虽然她们家的家境很好,但是孩子的心灵是有缺陷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参加樊登读书的人真的很少,所以很多人不学怎么样去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他用错误的方法把孩子培养得特别暴力,孩子们也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所以去打别人。
我们之前就有会员向我咨询过这样的事,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反击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就是她打你,你也打她,你跟她作战,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她既然能打你,那她肯定比你强大,她有好几个人,你打她,你不是吃亏吗?但你说默不作声好吗?不行,如果默不作声的话,你会被打得更厉害,她就会长期地欺负你,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和阴影。
这时候专家建议的最好的方法是你要像岩石一样的坚定。什么叫像岩石一样坚定?就是你要大声地说出我不高兴,你要大声地说我很生气,并且用坚定的目光瞪着她,跟她反抗。当然必要的还手你是可以做的,但是不建议你去报复性打架,因为那个会变得更加严重。你可以警告她,你说我会寻找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我不会沉默不语,我一定会寻求帮助。而且当你女儿的同伴受到别人欺凌的时候,也要鼓励她能够挺身而出,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参与。父母一定要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最起码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面受到别人的欺凌。最后的不得已的策略就是转学。如果这件事很严重的话,要转学。
第三个就是让减肥这件事滚蛋。不要让孩子小小的年龄就开始担心减肥的这件事。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歧视胖人,这本书里作者的原话说,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听到了吗?歧视胖人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他说一个孩子胖还是瘦,跟她的人格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里边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他说家里边就不能说这叫作健康食品,这叫作垃圾食品。当父母这样讲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给孩子界定了减肥的概念。而你要说这个叫作日常的食品、叫作偶尔的食品,这是可以的。
第四个就是远离酒精和毒品。这个在咱们中国也还好了,因为中国的孩子管得比较严,学校和家长都管得比较严。
第五个就是要给孩子撕开网络的面纱,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别上网,因为不上网做不到,所有人都在网上联络。但是网上又存在大量不良的信息,负面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网上有坏人的诱惑。那天美国人不是做了一个测试嘛,特别吓人。那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冒充一个网友,约那些teenager(青少年),大概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出来见面。这个在美国就非常严重了,你把一个未成年的少女约出来见面,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性行为。那个制作人约了五个还是十个女孩,全部都成功了。
他就随便跟她们聊了几句,女孩们根本不知道对面这个人是谁,就跑出来在夜里跟陌生人见面。这个剧组带着她们的家长在旁边看。你很少看到外国人对自己的子女咆哮,但是在那个片子里面你就看到那些父亲说,What's happened?就是发生了什么?说你怎么会到这儿来,深更半夜你跑到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跟自己女儿很抓狂地说。女儿看到自己的爸爸吓坏了。
我也不建议这样做,这样做肯定会伤害到孩子。这只是说明孩子的抵抗力真的太弱了,孩子太容易被网上那些花言巧语诱骗了。所以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上网,但你一定要告诉她网上的危险在哪儿。这个作者真的是一个很操心的爸爸,他说网上这儿是危险的,你看这个是骗人的,在书里你能看到很多网上骗人的案例,他告诉我们要让女孩知道要筑起一道坝。这个坝不是靠软件来筑起的,是靠你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信任你才能筑起这个坝。所以这五个非常大的危险的陷阱,我们要想办法绕开。
最后就要谈到女儿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妈妈对女儿来讲无疑是最重要的。女儿可能会讨厌妈妈,女儿可能会不喜欢妈妈,但是女儿绝对不会说妈妈不重要。就算一个女儿说我没有妈妈,我妈妈从来不管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妈妈对她来讲依然是重要的。所以妈妈一定要在女儿的成长过程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要在女儿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把女儿当成朋友看待。当你把女儿当作朋友看待的时候,当你跟女儿倾诉自己情感的问题,问女儿说我这样穿好不好看,当你们两个人打扮得像姐妹花一样出街,这都不是好的妈妈的做法,这个会让女儿分不清妈妈和女儿的关系。
所以妈妈应该做女儿的导师、顾问、关心者、呵护者、榜样,女儿有任何问题,她可以向妈妈请教。她有任何私房话,她可以跟妈妈谈,最终她才能够有可能向妈妈学习很多优秀的品质。所以妈妈要给予女儿足够的爱和楷模的作用。
所以妈妈在女孩的成长过程当中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个是毫无置疑的。爸爸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爸爸要让女儿得到最强大的安全感。所以你看小时候跟女儿玩打架游戏的时候,你要怎么做呢?你跟儿子玩打架游戏,你可以多打几下,跟女儿玩,你要假装被她打倒了,这时候你才能够让女儿感觉到说爸爸好爱我,而且爸爸在保护我,这是我们家最大的保护的屏障。所以爸爸要提供和妈妈不一样的东西,爸爸从小就是跟女儿疯玩,长大了以后那些私房话你可以留给妈妈去讲,但是爸爸要给予女儿足够的安全感和关爱。当然,还有一些权威,就是约束。要跟她说你得回来,你得按时到家,给她树立这个边界。
所以这个作者比达尔夫,他是既有儿子又有女儿,他的孩子都培养得跟家长特别亲密。我们不能用“成功”这样的词来定义把孩子培养得好不好,但是用他们跟父母是否亲密来衡量是没有问题的。你知道孩子跟父母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她今后人生的发展。
最后,回到之前我们讲的凯茜那个案例,就是那个17岁就出了很多问题的女孩子。后来当家长发现她出了很多问题以后,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她的妈妈把自己开的那些小店关掉了,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回到了家庭,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存在和妈妈的爱。
她的爸爸怎么办呢?她的爸爸带着孩子去旅行,带着孩子去参观他的工作。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忙碌爸爸也可以是好爸爸》,就讲到你可以带着孩子去旅行,让这个女儿知道爸爸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建立父女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
后来有一次爸爸带着女儿去旅行的时候,他们在度假的时候又吵架了,他们俩吵得很厉害。这个爸爸一开始就辩解,这一辩解就回到过去的路子上了。爸爸说我没错,你为什么不体谅我呢?结果辩解了一下,这个女儿就很委屈。这时候这个爸爸突然觉得不对,他就放弃了辩解。然后开始倾听,开始听女儿的话,表示了关爱。
在家里边,你们说是孩子强大还是父母强大?是父母。作为强大的父母一方,你要能够学会体谅和理解孩子,你要能够学会让她来倾诉,你来听。这个在我们领导力的课程里边也说到了,就是当你能够去听下属的时候,这个问题其实就已经解决掉了。所以当凯茜跟父亲的关系变得很好,跟妈妈的关系又变得更加亲密,她逐渐地走回到了一个健康阳光的道路上。
所以女孩子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女孩子的改变比男孩还要容易一点。男生改变经常到了30岁以后,他会突然转性了,我们说这个人突然活明白了。但是女孩子经常二十几岁就开始慢慢地懂事了,会关心你了。女孩子比男孩子早慧,所以女孩子转变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她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爱、关心和沟通。
我讲完这本书,我就觉得有一个女儿真的还是蛮不错的一件事。所以希望大家有女儿的一定要珍惜。现在不是国家倡导生二胎嘛,没女儿的,赶紧抓紧努力。我们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可爱、跟你之间有亲密关系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