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部被雪藏了5年的老电影《狗十三》终于在影院上映了,而最初吸引我去影院观看的是这样一张宣传海报:
被封了五年的电影:一桩没有血和死亡的谋杀海报中的女生,叫李玩,是一个十三岁的“活力少女”。
她吃面的时候喜欢把面条卷起来,然后从窗外伸出去,等风把它吹凉一些再吃。
她喜欢物理,爱读《时间简史》,幻想有平行宇宙的存在,这样的话,以后买衣服的时候就不必纠结了,反正不同宇宙的自己会买下不同样式的漂亮衣服。
她的狗,名叫爱因斯坦,她会每天去菜市场买猪肝,回来就拌上米饭,狗吃一碗,她吃一碗。
她不喜欢喝牛奶,一喝就吐。
最后,她“死”了。
李玩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父亲离异后再婚,有了个儿子,而她是在弟弟一岁多亲戚朋友的聚会中知道有个弟弟的存在,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弟弟出生,全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爷爷,他说:当初你们给李玩乱起名也就算了,这次可是男娃,名字必须得慎重!
然后爷爷从“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这句古话中郑重其事地取下两个字,给亲孙子起名为“昭昭”。
李玩想报物理兴趣班,但是父亲想让她报英语班,李玩不同意。
父亲暴怒,一把提起她的后衣领,向旁边使劲一甩,粗暴地抢过笔,给她填上了英语班报名表格。
李玩委屈,不知所措,害怕!
父亲和蔼地说:“你看,爸爸推开身边的工作,亲自来帮你选兴趣班,你怎么还生气呢?”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爸爸对你好了。”
“来,这些钱你拿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可是李玩还是闷闷不乐。
父亲就干脆买了一条狗,送给李玩。
看到狗狗那一瞬间,李玩好开心,但听到是爸爸送的,一点兴趣也没!
可是看它可怜巴巴的跟屁虫样,还是心软了,给它取名“爱因斯坦”。
她确实把爱因斯坦当成了朋友。
但是,生活,总会有波折。
有一次,爷爷遛狗时,一不注意就把爱因斯坦弄丢了。
李玩如遭晴天霹雳,跑出去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家一家地敲门问,把寻狗启事贴满了附近的告示栏。
家里人为了安慰李玩,就又买了一条同种类毛色的狗,说爱因斯坦找回来了。
李玩一眼就识破:“这根本不是爱因斯坦!”
家人异口同声:“这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气到不行,摔门而去。
爷爷奶奶也气到不行:“我们在你眼里,还不如一条狗!”
悲伤的李玩开始借酒消愁,在深夜醉醺醺地回到了家。
迎接她的是面色铁青的父亲。
父亲直接抓起李玩拿酒瓶的手腕,使劲地往墙上一摔。
酒瓶碎裂,扎破了李玩的手掌,鲜血淋漓。
被封了五年的电影:一桩没有血和死亡的谋杀李玩呆住了。
然而父亲的火气还没有消,他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我欠你!全家人都欠你!”
李玩哭喊着朝自己房间跑去,却被父亲一下拉回来,一巴掌过去:“叫你跑!还不给爷爷奶奶道歉!”
“爷爷奶奶我错了……”李玩哭着说。
父亲又是一脚:“现在道歉有什么用!晚了!”
一顿暴打后,父亲终于气消了。
于是他又和蔼地把李玩喊了出来,把她抱住,说:“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等你长大了就知道。”
为了哄李玩开心,父亲答应带她去看天文展览。
但是偏偏那天有饭局,最终错过了展览。
终究,李玩还是接受了第二条狗,并且也叫它爱因斯坦。
然而,因为昭昭野蛮逗狗被咬,在继母的谴责下,不顾李玩的想法,父亲把第二条“爱因斯坦”送进了狗肉店。
那一刻,李玩“死”了。
重生后的李玩,懂事上进。她考了全省物理竞赛第一名,可以保送名牌高中了。
父亲开心坏了,让李玩提愿望,表示一定满足。
李玩想了想,说:“那你带我去那家狗肉店看看吧,就是你爱因斯坦去的那家。”
父亲沉默了良久,带李玩来到了一家养狗场。
“我当初其实没有把爱因斯坦送到狗肉店,而是送到了这——”,父亲还没说完,李玩就飞奔下了车,她在狗场边跑边喊:“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然而工作人员的话让她再度绝望了。
爱因斯坦被送到这里后,不吃不喝,几天就没了。
这次,李玩没有哭闹,默默的离开了!
当晚父亲的朋友们庆祝李玩取得竞赛第一名。
其中一个叔叔开心地说:“侄女,叔叔特意给你点了盘好菜,你尝尝,红烧狗肉!”
顿时,气氛好像停滞了,所有人都在看李玩。
李玩静默了几秒钟,然后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狗肉,吃了下去,有礼貌的道了声“谢谢叔叔”!
屏幕里,故事的最后,李玩,真的变成了大人希望的听话,懂事,成绩好!
荧屏外,观众看得无比心疼,这种感觉就像一颗还没熟透的果子被强行摘下并催熟!
可能有人会问:影片里的大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吧?
恰恰相反,爷爷奶奶一手把李玩带大,疼爱孙女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
父亲因为工作忙碌无法经常陪伴,但也看得出父亲努力在拉近和女儿的距离,他爱女儿;
继母虽然宠爱自己的宝贝儿子,也没有因此忽视李玩的存在。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不容易,他们对李玩都有爱,只是这种爱让人窒息,也让李玩头破血流!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看完《狗十三》再回头看,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呢?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要知道,爱需要方法,爱也需要学习!
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孩子成长过程的妥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成人的挣扎,爷爷奶奶有些无奈,爸爸有些无措,阿姨有些恐惧。
是的,如果父母们能学点家庭教育,沟通技巧,那么狗十三估计就是完全不同的版本了。
影片一开始,就是父亲与孩子因为报兴趣班的冲突,如果父亲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爱好,也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共同去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也就不会有孩子不理睬爸爸的结局。
影片里再次结婚后,李玩的爸爸又生下了一个孩子,全家人却决定隐瞒李玩,本来出自对孩子的爱,却导致弟弟突然的出现,让李玩错愕和手足无措,最关键的是对这个家的失望!
如果爸爸学会“我句式”的沟通技巧,就会知道如何提前跟孩子表达自己,即不会遭到孩子的抗拒,也能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维护了彼此的关系。
李玩的狗不见了,全家人害怕李玩难过,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变成集体责怪李玩不懂事,甚至出现了全剧最让人揪心的,最扭曲的一幕,用另一只狗来替代丢失的狗,并且逼着李玩接受,这就是同一只狗。
其实,正如李玩情绪爆发时说的,“我并不是一定要一只狗”,她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如果学会情绪管理,父母就会懂得怎么去理解、倾听、陪伴孩子,让孩子慢慢走出她的情绪!
如果有如果,那么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孩子健康,阳光,开心成长,可以勇敢的做自己,可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可以有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不用过得那么累,工作劳累之余还要游走于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之中!
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为了消灭孩子挑战行为而学,是为了更好引导孩子成长,同时也成长自己而学,您认同吗?
我是mily,想用爱与智慧解读生活的柴米油盐,用有温度的文字诉说育儿的酸甜苦辣!
我的愿景是用专业陪伴更多家长实现轻松育儿,共享育儿甜蜜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