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3000多年前,古人通过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节气到来的时间,为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预示着冬天的正式到来,过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即为冬至。
一、冬至的来历。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用土圭法测日影,得出洛邑为中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并确定了国家建设都城的规划。
而后,又通过详细观测,测出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周公就把这天确定为新年开始的一天,这就是冬至的来历。
古人解释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据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二、冬至的习俗。
冬至作为最古老的节气之一,有很多传统风俗,最多的还是与吃有关,如吃混沌、饺子、狗肉、羊肉、汤圆等。各地各风俗是不一样的,南方北方不同,南方城市之间也不同,北方会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南方会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
我记得有一年,我有个北方的学生,在冬至这天给我发了一条“冬至快乐”的信息,我回复她:你知道吗?我们南方冬至的习俗是祭祖哦。这位北方学生很是尴尬。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各地之间的风俗都不相同,不清楚的时候,千万不能乱祝福,可能会搞出误会的。
三,我的家乡与冬至有关的俗语和风俗
一,俗话说:干干冬至烂烂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冬至这天是晴天,春节那天可能会是阴雨天,出门脚沾泥土的意思。第一次听到我的妈妈说这样的话,小小的年纪的我就记住了,每一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就会格外关注天气的变化。
因为我内心深处希望这句话是反过来的,很多时候冬至那天我们都在上学,我希望大年初一是晴天,新年的第一天,晴空万里,一年开始的好兆头,最重要的是,小时候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要出门去给亲戚长辈家拜年,拜年可以拿红包。有的亲戚长辈住的比较远,天气好步行出门才更加方便。
妈妈说过的这句话,牢牢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年冬至这天,我也把这句话说给我的朋友,我的孩子去听,这样也算是一种语言的传承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中也有焦虑和担忧的成分,后来我特别做过验证,发现这句话有时候真的是冬至是晴天,春节是阴雨天,但是有一年,冬至和春节都是大晴天。
二,今天是冬至,在我的家乡,这里又分:大冬,小冬,大冬就是冬至这一天,而小冬就是冬至的前一天,冬至最大的风俗习惯是祭祖,每家每户都要去陵园祭奠祖先,用焚烧纸钱的方式给祖辈们送钱,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有钱花。
这天陵园的人就会特别多,以前都是电动车,现在路上的汽车挤得是水泄不通,有的家是全家一起来,有的工作忙的家庭会派个代表来,也是祈祷祖先能够保佑,也是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是在与祖先有一份思念的连接。
另外还有一句话,早烧清明晚烧冬,在时间上,清明节祭祖可以提前,过冬祭祖可以落后。我家是小冬,小冬在大冬的前一天,所以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在昨天过冬至。
三,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年味十足的肉圆,四季平安的豌豆苗,富贵吉祥的豆腐,全部安排~下午的时刻,忽然心血来潮,想要做肉圆,想做就做,想干就干,去菜场购买食材,回来一顿准备工作,还要再准备晚饭。
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吃晚饭,肚子好饿呀……
又是一年冬至,接下来就是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脑海里盘旋起了一首九九消寒歌谣: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寒天最难捱,过完数九天,春天就要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