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市)有个名叫朱显的主簿,想要迎娶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县令杜集的女儿。岂料定下婚约后不久,杜氏却被前蜀皇帝选中进了宫,这门婚事也就只能告吹。
但天有不测风云,很快后唐军队便攻入了蜀地,前蜀亡国,蜀地又重新归中原统治。朱显也转身成为了后唐的官员,被派往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任职。
这时候朱显又想要成家,于是娶到了一个王姓人家的孙女为妻。成婚后两人又一次闲谈时,朱显提起当初曾经想要迎娶杜氏,还记得当时所下的聘书中有一句:“但惭南阮之贫,曷称东床之美。”
王家孙女听到后长叹了一声,说道:“那个杜氏其实就是我。当年我离开宫中后无依无靠,被王家收留,所以才冒用了王姓。”
朱显听罢悲喜交加,从此以后夫妻的感情更加深重。
考证和吐槽
这个故事据说出自一本五代时期的书籍《玉溪编事》,同样没有找到原文。但宋代类书《太平广记》收录了此文并标注了出处,因此来源应当可靠。
史书中对于前蜀的记述不多,无论是之前的侯继图还是这个朱显都在正史中缺乏记载,不过根据聘书中的那句话看来,此人的文化水平尚可,应当是个士大夫。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这句话。
这是一句对仗句,所谓“南阮之贫”的典故出自于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以及他的侄子阮咸。阮籍与兄长阮熙隔着一条大道居住,哥哥家境殷实,居于道北,阮籍家贫,与侄子住在道南。
后来人们就成阮熙为“北阮”,而称阮籍与阮咸为“南阮”。因此“南阮之贫”即使指家中清贫,同时也暗含自比名士之意。
“东床之美”相信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这个典故出自东晋,相传太尉郗鉴想要与丞相王导联姻,为此他特地派人到王家去为女儿挑选夫婿。使者来到王家后,达到适婚年龄的王家子弟都穿戴整齐出来相见,只有一个人敞心露怀地躺在东边的床上不予理会。
使者回去后向郗鉴报告,郗鉴马上说:“东床上的那个小子正是我的佳婿!”于是亲自来到王家见了此人,之后马上将女儿许配给了他。郗鉴的这个女婿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后来便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东床快婿。
朱显聘书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家境虽如阮籍叔侄那般贫困,可又怎么妄自称有王羲之那样的才华呢?
虽然是谦辞,但说得也极其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