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心理
后真相时代:我为什么不爱看热搜?

后真相时代:我为什么不爱看热搜?

作者: 晚回舟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14:43 被阅读0次

    事情已经过去好多天了,可是今天我想结合传播学再聊聊“哈尔滨男子烧死事件”。

    大约从18年重庆大巴坠桥的“女司机”事件开始,“新闻反转”这个词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

    后来成都学生坠楼案、“病媛”摆拍等等事件再发生时,新闻反转对于我们来说,早就已经不再陌生。

    传播学里有个观点,即舆论产生于“沉默的螺旋”,并在“沉默的螺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拿哈尔滨男子被烧死这个事情来说,这个词条刚一热起来的时候,我朋友就把那个遗言视频转进群里,在我们的小群里开骂了。

    被骂的除了“大河子”,还有东北和哈尔滨。他没去过东北,却义愤填膺于指责东北人的精神生态和哈尔滨的扫黑除恶。

    很快,群内的人都纷纷响应,说“这是2022年法制社会吗?”;说“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得出这种泯灭人性的事!”;说“这么多年了东北治安还是这么烂!”;说“中国人不配发声?”……

    我没有点开视频看,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这个新闻词条,脑子里兀自出现了一个想法——“事情不该这么简单。”

    但我什么都没有说。

    群里有人已经开始集合片面的证据了,他们搜十年前的“大河子”事件、说“大河子”在采访中逻辑有问题,他们不听其他的声音。

    他们的底层逻辑、思维框架就是——我们的国家只会遮掩问题。

    不得不说这是很多人最心底的关于国家文化不自信的折射,不谈对错,只是很多时候它一定会干扰我们对事情本身的看法。

    我想说“只有小说刑侦才讲求绝对逻辑,现实中面对一些没受到完整教育的人你怎么要求‘大河子’一定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我想说“死者真的很可怜,可是死者从来都不一定必须要是受害者。”

    我想说“有没有可能死者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可是为了家庭更好的生存他选择撒谎、嫁祸?”

    我想说“有没有可能确实大河子很坏,死者是为了报复大河子做了这个栽赃的计划然后不幸身亡?”

    我还想说从人性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被烧者视频里的话总让我觉得有种异样的非被害者视角。

    我最想说其实是,这个事情除了最表面的解释,还可能有无数视角。

    我说的每种可能都曾经有过真实的例子,现实生活永远有着无数波澜壮阔的可能,可是为什么大家一定要上来就盖棺定论呢。

    可是我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什么是主导意见?”

    “什么意见正在增强?”

    “表达什么意见不会被孤立?”

    在我下意识观察身边的意见环境后,在舆论的演进中我选择了沉默。

    一定还有很多人也是在“感官统计”后选择了沉默,甚至附和起“大河子烧死该男子”的说法。

    于是在很多人激愤的表达(煽动性扩张)和少部分人“多事不如少事”的回避中,优势意见不断被抬高,最终螺旋越来越扩张,形成了舆论主流和主流舆论的爆发

    所以你看,为什么能“反转”的新闻大都是道德伦理案件?

    因为大多数人的“情绪道德”总是走在事实之前,而他们的情绪煽动性能够迅速使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成为主流,而另一些人对于道德上“被孤立的恐惧”使他们在此刻选择奔赴“沉默的理性”和“理性地沉默”——此刻说其他假设是不是显得我太没人性了?我会不会被骂?如果结果就是他们所说的那样,那我的想法岂不是更过分了?我还是不说了。

    所以为什么会有反转?为什么能反转?为什么反转之前你看不到不一样的意见?为什么反转之后你才能看到另外一群人不一样的逻辑链条?

    暂且不谈新闻发布时本身带有的特性,只谈我们受众——因为我们看到的本来就不是真实,我们看到的舆论只是“公开的意见”,我们身处的是“被塑造后的”舆论环境,我们存在在一个“被创造的社会现实”里。

    这就是“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我认为传播学里最漂亮的理论之一。

    所以我说——

    我讨厌热点,我讨厌在巨大的舆论漩涡里只能做一个沉默的基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真相时代:我为什么不爱看热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v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