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上听来一个故事,是老杜讲的。
他们村有个人叫贾能,是最早出来打工的那一批之中的。在外十几年,怀揣十几万,回到老家准备盖房子。
到家没几天,碰到两个上门讨水喝的路人,聊起天来,才知道来人是国家地质勘探人员。
贾能很感兴趣,问长问短,那两人遮遮掩掩,最后吞吞吐吐告诉他真相,说是通过仪器勘测出来,他们村地下某处有金疙瘩。
两人又说,他们想挣点外快,这次勘探结果不想如实上报,让贾能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他们可以把“藏宝处”卖了,先付一半价钱,等挖出宝贝,再付另一半。但是,这事儿一定得保密,一定要找可靠的人才能交易。
如此发财好事,岂能便宜别人,贾能近水楼台,准备捷足先登。
“初步估计,那金疙瘩要是挖出来,价值不低于两百万,我们只要二十万,但是一定得嘴巴严谨,不能泄露半点,否则咱们都有祸。”
乖乖,要是有两百来万,我还在老家建什么房子,拿着巨款,到城市里面买楼房,开轿车,再投资做个什么生意,人生不要太美好……
但是贾能也留了一手,怕这俩人是骗子,万一付了定金,挖不出来宝贝怎么办。
人家好像看出来贾能的心思,说会留下一人当人质,就对村人谎称是贾能在外打工的工友,没事儿来这里玩几天的,等到贾能挖出金子,再付另一半钱。
贾能讨价还价,说自己只有十二万,这是所有存款,原本打算盖新房用的。
两人勉强同意,十二万成交。说等金子出手以后,还得再拿几万出来。
贾能暗自得意,幸好自己没有和盘托出,还有三万在另外一张卡里呢。至于金子出手之后,呵呵,我也不会再回老家,他们哪里找得到我!
于是付了六万块钱,一个人拿着先离开了,留下一个,陪着贾能挖金子。
月黑风高之夜,贾能在那人的指引之下,果然在村子西坡的一棵大树下,挖出来二十斤左右的金疙瘩,沉甸甸的,令他兴奋万分。
见到了真家伙,他又付了六万块钱,那人才离开。走时还不忘叮嘱贾能,千万不要走漏风声,这可是国家财产,一旦被发现,不但没收,还要坐牢。
守着一堆金疙瘩,贾能激动了好几天。平息心情之后,他揣上一块金子,拿到城里去金店投石问路,想看看具体是什么价格。
投石问路,就真的只是石头!不是金子!人家一看,就明分晓,问贾能这是哪里弄来的,他支支吾吾,落荒而逃。
“十几年过去了,贾能再也没有回过村里,”老杜说, “听说他为了找到那两个骗子,花光了剩下的三万积蓄,然后流落街头,变得疯疯癫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