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劝儿子诵读经典,儿子说:读经典不是我的爱好,绘画才是,为什么不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回答儿子不服气,没进脑子。再琢磨吧,先分享先贤教子案例吧!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味勤劳俭朴,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这种人就是君子。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这就是说,曾氏不期盼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
友情提示:本文引用曾国藩:就凭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个人才,没有一个败家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