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来自吴军老师《态度》一书第28封信《证伪比证实更重要》
R:
今天,很多人依然将科学等同于正确,这是不对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倒更像是把科学当作了宗教。宗教强调相信,对于上帝的存在,毫不怀疑的相信,这是宗教。科学必须是能够被证实(证明是正确的)的。或者被推翻(也就是证伪)的。不能因为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就认定它是正确的。在科学上,证实一件事的过程要以相关的事实为依据,从证据到结论的推理要符合逻辑。因此,一件事是真是假,就不会因为提出者的权威性而变得更正确。在科学上,一个博士学者提出的命题,在没有被证实之前,并不比好奇小孩提出的命题更正确。证实的过程也不是引经据典,或者使用权威的论证报告。你在媒体上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上百名科学家联名反对特朗普总统的某个决定”。这些媒体的记者缺乏科学精神,他们的潜台词是科学家比常人更代表正确,几百名科学家就更接近真理,如果他们的建议和总统的做法不同,一定是后者出错了。事实上,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谁对谁错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今天我们在谈论中世纪末期时,会嘲笑当时的经院哲学的学者缺乏科学精神,因为他们常用的证据就是“亚里士多德说”“《圣经》上说”“托勒密说”等。今天很多媒体记者的行为比那些经院学者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依然不懂得,再多权威的话都不足以证实一个命题。
I:
这封信是吴军老师给大女儿梦华讲解如何做研究
背景是:梦华邮件询问吴军老师有关大学研究的事,这封信是吴军老师的回答。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4个步骤:
1.提出质疑。永远不要接受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真理。笛卡尔强调的是不迷信权威和权威的结论,是科学发展的条件。对于现有结论的怀疑,会让你在脑子里形成新的想法。
2.小心求证。我们在得出结论之前,要做充分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工作,这样的结论才站得住脚。
3.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对于这些小问题,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解决。解决每个小问题后,再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4.当我们从问题出发,通过实验得到了结果之后,需要合理地解释结果,并从一般性的结果上升到结论,最后将结论推广并普遍化。
所以科学家工作的本质,是在上一次循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力量,这其实是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他们也把一些问题留给后人,继续完善和发展他们的理论。
科学不仅要能被证实,而且还必须具有可证伪性,是否可以用经验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有哪些是不可证伪的呢?
比如:
1.上帝的存在性。这个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宗教问题。
2.永远正确的结论(逻辑上叫作重言式),比如一加一等于二,这是定义,不是科学。如果把一加一定义为三,那么一加一等于三也是正确的,因为定义总是正确的。
3.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比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4.从错误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任何结论。因此,虽然这些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在科学上毫无意义。比如“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海水就会沸腾”,这个命题无法证伪。
对于一个现象,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能自洽的理论解释它。类似的,对于几乎任何一个结论,我们都很容易找到几个例子来佐证。也就是说,仅仅证实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的那些自洽的、被证实的理论,或者自认为找到的原因,可能不过仅仅是一种可能合理的解释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证伪比证实更重要。
名人名言:
笛卡尔:“怀疑一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A:
联系到最近的基因编辑事件,数百名科学家联名抵制,在一般民众来看,就基本意味着真理,以后,可能要更加理性的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