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
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的应用,面临着比传统互联网更多的挑战。移动设备的碎片化,用户千奇百怪的使用场景,来自于各种环境的干扰,都有可能让你的应用出现崩溃、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se)等情况,如果一个APP经常出现闪退或卡死,那么用户体验会受到很大伤害,在有竞品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在手工用例上尽可能模拟各种用户场景外,Android系统也提供了很多测试工具及思路,本节介绍Monkey Test+DDMS安卓系统监控的方法进行测试,后续会探讨结合自动化以及模糊测试的思路来开展更深层次的稳定性测试。
基于Monkey的稳定性测试
Monkey是Android平台自动化的一种手段,可以在模拟器里或实际设备中运行,它向系统发送伪随机的用户事件流,如按键输入、触摸屏输入、手势输入等,实现对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一般下班后可以自定义脚本进行运行,第二天来看报告就行了。同时我们结合安卓系统自带的DDMS监控平台来对应用日志、线程、CPU及内存消耗做一个测试;
推荐阅读官方文档,虽然是全英文且需要翻墙: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test/monkey.html
Monkey提供了很多的可执行参数,具体可看官方说明,截图如下;
选取几个典型的参数:
--pct-touch
Adjust percentage of touch events. (Touch events are a down-up event in a single place on the screen.)
调整触摸事件的百分比(触摸事件是一个 down-up 事件,它发生在屏幕上的某单一位置)。模拟在应用上随机触摸
--pct-trackball
调整轨迹事件的百分比,也就是模拟在手机上随机移动,并伴有点击操作
--throttle
每个event之间的操作时间间隔,ms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结果,测试环境我们以夜神安卓模拟器为例,测试的应用程序为我公司所用的测试包,包名为net.medlinker.medlinker:
我所编写的monkey脚本为:
adb shell monkey -p net.medlinker.medlinker (制定测试应用) --pct-touch 30(触摸事件占比30%) --pct-motion 30(移动事件30%) --pct-trackball 10(轨迹事件10%) --pct-nav 10(导航事件10%) --pct-majornav 5 --pct-appswitch 5 --pct-anyevent 10 -s 1222(seed号为1222,便于重现) -v -v 1000 --throttle 300(每次事件间隔300ms) 2000(总共执行2000次操作)
在命令行下执行操作,可以看到模拟器中制定的应用已经在不断自动执行操作,同时我们打开DDMS,监控系统日志及堆栈使用情况:
Monkey日志如下,记录所有的操作顺序就结果,如果应用有crash或者anr信息,测试人员也可以直接搜索看到,唯一的缺点就是日志不够详细,有些隐藏的错误只能通过分析系统日志:
DDMS日志记录一个窗体泄露的异常,虽然对用户使用几乎没有影响,但是随着内存泄露的累积,APP极有可能发生crash,跟研发同学定位后也及时地解决这个隐患,关于ddms推荐大家也同样去阅读安卓的官方文档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