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终南山青春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兴教寺村民挖出稀世珍宝,当作水槽盆景用了15年

兴教寺村民挖出稀世珍宝,当作水槽盆景用了15年

作者: 终南山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21:03 被阅读15次

    话说唐朝人窦义,从小在长安城内闯荡,混迹东西两市,靠着灵敏的商业头脑,没过多少年,就积累了数万钱的资本。窦义发财后,广济穷苦百姓。

    有个胡人名叫米亮,流落长安街市,无依无靠,窦义周济他整整七年。

    一天,米亮拉着窦义来到崇贤坊,指着一个小宅子,让他买下来。窦义好生奇怪,这个宅院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买了也挣不到钱,问米亮,他也不说,只催促赶快付款交割。

    买下这个宅子后,米亮告诉窦义,他曾是西域的玉石商人,善于鉴别玉器,这所宅子里有一块捣衣石,实际上是一块和田玉。窦义不敢相信,急忙找来延寿坊中鉴别玉石的高级工匠,玉工一看,大惊失色,这是难得一见宝物,是上好的和田玉料。

    窦义将这个原本用作捣衣的时候切割成一个个小块,做成许多玉带,卖了几十万钱,狠狠的赚了一笔,成为巨富。他将这座院子赠送给了米亮,作为酬谢。

    这所宅子里的玉石,原本是捣衣石。在前些年的兴教寺,也发生了一件更为奇特的故事,恰巧也与捣衣有关,更为离奇。

    话说1985年,有村民在寺院墙外挖土,挖出一个石槽,拉回了家里,用作水槽。这个石槽,虽说土里面挖出来的,也不是真金白银,不是青铜器,更不是玉器,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静悄悄的就过去了。

    到了1997年,兴教寺主持常明法师偶然听说,感到这个石槽与寺院肯定有关,找到了挖石槽的人,千方百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说服了村民,支付100元人民币,把石槽拉回寺庙。

    石槽长1米多,摆在殿内不合适,就放在院子中,做了个假山盆景。

    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2000年11月13日,长安县公安局和文物、考古工作者来兴教寺办理文物案件,在工作的间隙,考古学家在寺内四处闲逛,发现这个假山不错,看下面这个石槽更好,很规整,有棱有角,做工不错,再凑近一看,石槽表面好像有线刻图案。

    石头上的线刻并不陌生,但都发现在唐代高等级的墓中,兴教寺虽说是唐代兴建,也不可能吧?!

    考古学家不敢大意,仔细一看,石槽上有包浆,包浆是长期埋在土里形成的,线刻的图案真的是人物、山、树等等,这些人好像在忙着干活。

    石槽上面的线刻是《捣练图》。

    如果你回到唐朝长安,肯定能看到妇女们经常捣练,他们把丝绸衣服放在捣衣石上,手里拿着两头粗、中间细的木棒,不断敲击着衣服。李白的诗中也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练不是锻炼身体,更不是洗衣服,捣练是为了把丝绸衣服变得更柔软有光泽。

    现在流传下来的唯一《捣练图》,是宋徽宗画的,他临摹的是唐朝张萱的《捣练图》。不过张萱的原本已经找不到了。

    张萱也是长安人,他的《捣练图》是中唐时期的作品,里面的妇女都比较胖,已经是盛唐之后的胖美人风格。兴教寺的这幅捣练图要比张萱的还要早,里面的妇女多数身材苗条,是早唐风格。

    兴教寺发现的《捣练图》虽说是线刻图,不过内容比张萱画的丰富,年代也早了一百多年,堪称稀世珍宝。

    兴教寺的这个石槽有两幅《捣练图》,分别是《春天捣练图》、《秋天捣练图》。

    《春天捣练图》中,天空有飞鸟,周围生长着树木,竹笋刚刚生机勃勃的钻出了地面,妇女们在一块捣衣石旁捣练,画面旁边还有一个太监。

    《秋天捣练图》中,有亭子,假山、妇女们在一块捣衣石旁捣练,周围有各种树木,天空中有飞鸟。画面两侧有假山和溪水。

    从画面的风格来看,这描绘的是皇宫大内的捣练场景。兴教寺是唐朝皇家寺院,这个石槽肯定是出自皇家工匠之手。

    兴教寺里还有另一个石槽,上面也有线刻,但没有埋在土里,上面的图案几乎都看不到了。这么说来,埋在土里的这个石槽,岂不是天意。村民挖出石槽,常明法师偶然听说这件事,考古学家发现石槽上面的线刻,这些都是天意。

    佛说“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这一切都是天意。

    只有天意还不行,必须努力,如果没有常明法师不断的努力,石槽可能会永远淹没无闻,上面的线刻慢慢就会被磨掉,我们也不可能看到。所以说,只有“缘”还不行,必须“精进”。

    佛还说“精进”。

    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终南山故事

      今日头条: 终南山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兴教寺村民挖出稀世珍宝,当作水槽盆景用了15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c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