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医药界好不热闹,NMPA一口气批了5款新药,其中百济的PD-1单抗获批,由此国内4+2凑齐,正式拉开PD-1单抗的群雄争霸的帷幕。
不过比起PD-1以及其他新药,恒瑞1.1类新药 -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获批更让我关注,抽点时间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稍稍整理一下。
问题1:1.1类新药瑞马唑仑,相比现有药物有什么优势?
回答:目前在医院做胃镜/肠镜/结肠镜等检查时,为了避免各种生理抵抗,通常会使用麻醉/镇静剂。常用的是丙泊酚、咪达唑仑等药物。这些药用了很多年了,效果不错,但有些不太好的副作用(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为了改良这些副作用,医药学家们结合了丙泊酚/咪达唑仑的各自优点,开发出了瑞马唑仑。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的结构式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8723/e99df2e837655ba6.jpg)
咪达唑仑 瑞马唑仑
是不是很像?右边的瑞马唑仑在苯并二氮卓环上多了个丙酸甲酯结构。
通过这么改造,瑞马唑仑兼具了丙泊酚的有效性和咪达唑仑的安全性,简直完美。可是,药无完药,瑞马唑仑有个小小缺点,其原本的游离碱形式性质不稳定,为了成药必须要成盐,这才引起了问题2。
问题2:恒瑞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人福的“苯磺酸瑞马唑仑”,谁是正牌?
回答:接问题1,为了解决成药问题,原研德国PAION公司费劲了心思,尝试了所有常用酸根,从中找出了“苯磺酸”这件合适的衣服给瑞马唑仑穿上变成了“苯磺酸瑞马唑仑”,做成制剂(冻干注射剂)后一测试,发现各方面都OK,就火急火燎地全世界各国找小伙伴进行推广合作。
其中在中国,麻醉药领头羊企业人福药业找到PAION公司要求合作,经过谈判后拿到中国权益后进行了开发。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是麻醉药领域的恒瑞也盯上了瑞马唑仑这个药,经过恒瑞新药立项及专利部门的研究,发现原研公司在瑞马唑仑中国专利布局方面存在明显漏洞,从而迅速布局专利,以甲苯磺酸盐的形式避开原研专利进行开发,最终抢在人福之前以1.1类新药申报并获批。
所以,如果以瑞马唑仑来说,人福获得原研的授权,理论上是正牌。但恒瑞充分利用游戏规则(原研专利漏洞)抢得先机,赢得也是让人心服口服。
* 同样的例子可以参看当年恒瑞抢仿赛诺菲原研药“多西他赛”的故事,同样波澜壮阔,令人拍案叫绝。
* 大家来找茬,看看以下两张图有啥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8723/40376d7bea66c686.jpg)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苯磺酸瑞马唑仑
换我是人福,我也生气啊!
问题3:恒瑞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人福的“苯磺酸瑞马唑仑”,谁的质量更好?
回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个甲基的区别,你说质量谁更好?估计也只有临床数据能来说明这个问题了。此外,无论甲苯磺酸还是苯磺酸的瑞马唑仑,都会在体内被非特异性酯酶代谢成唑仑丙酸后基本失去活性,所以两者酸根上的微小区别对于活性的影响基本上是微乎其微。
问题4:瑞马唑仑今后的市场前景?
回答:麻醉镇静药市场新药更替比较缓慢,且因为受到二类精神药品管制,参与竞争的企业非常有限(恒瑞/人福/恩华/萌蒂等少数几家),因此市场前景完全得依靠新药学术/市场的培育和推广。从目前原研的公开信息“瑞马唑仑 vs 咪达唑仑 vs 安慰剂,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80.6% vs 32.9% vs 4.8%,结肠镜检查成功率91.3% vs 25.2% vs 1.7%”(摘自疑夕微博)来看,临床使用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对于目前在麻醉领域如日中天的恒瑞来说,这么好的扩张机会,想必不会轻易放过。
市场容量方面,根据各大研报的拍脑预测,预计未来5年能成长为5-20亿的重磅品种。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必定曲折。除了要PK已有丙泊酚(阿斯利康/费森尤斯卡比)、咪达唑仑(恩华)等已有药物,还要注意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毒副反应(毕竟有效性/安全性还需要长时间积累验证)。
时间有限,先整理以上几个,今后有其他想到的再进行补充。请大家多给意见,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